胰腺创伤的发生率约占腹部闭合伤的2 %~5 %,胰腺损伤易并发胰瘘、胰周脓肿、术后出血等,预后差,死亡率高达20% ,及时准确诊断十分重要。 .我们率先运用超声造影技术使肝脾肾脏器创伤灶的早期诊断率由42.8%提高到97.7%,并在美国AJR、JUM杂志上首先发表了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治疗肝脾肾创伤后活动性出血,显著降低了创伤后手术治疗率。但是超声造影在胰腺创伤中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课题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胰腺创伤模型,探讨胰腺创伤后活动性出血及胰瘘的超声造影成像特征,以提高超声对胰腺创伤的早期诊断;研究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注射止血剂和医用胶,治疗胰腺创伤后活动性出血及胰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探索胰腺创伤后微创治疗的新方法。本课题研究成果将指导胰腺创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
钝性胰腺损伤后合并伤多、伤情严重,如果延误治疗,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超声造影剂的不断改进及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肝、脾、肾脏创伤的准确率大大提高。本项目利用超声方便、快捷、可床旁操作的特点,以期实现对胰腺损伤的快速诊断。. 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研究,我们得出结论:1.超声造影能够清晰显示钝性胰腺损伤的部位、范围、形态及活动性出血、腺体肿大、胰周液体积聚等征象。不同级别的损伤具有不同的造影特征。 2. 超声造影能够显著提高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率,与常规超声相比,诊断率从66.7%提高到88.3%,尤其对于Ⅲ级以上损伤,诊断率高于90%;但是对于Ⅰ-Ⅱ级损伤,诊断率仅为60%。3. 运用超声造影对胰腺损伤进行分级,与手术结果相比较一致性好,符合率为96.7%,临床可以根据超声造影分级结果对患者进行伤情分类,指导快速治疗。. 在此期间,我们发表了四篇论著在国内核心期刊,一篇SCI论文也已被接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引导腹部实质脏器创伤后活动性出血微创治疗研究
声学造影技术在炎症诊断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纳米超声造影剂在神经调控技术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新型超声/CT双功能造影剂的制备及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