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了一批目前为止最完整的供海洋通量研究的多学科基础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东海是大气二氧化碳的弱汇区,每年可从大气吸收约430万吨碳”的结论,对“陆架海是否是目前全球碳通量循环中丢失项去处”这一国际热点问题是一个重要进展。论述了上升流对悬浮体的捕集作用(动力辐聚、海雪、海雨过程),揭示了陆架物质向冲绳海槽的输运机理(冬季风生垂直环流+再悬浮)并给出了输量级,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鉴别并数值模拟出东海冷涡沉积的物源主要是老黄河口经沿岸流输运而来,其次是夏季长江冲淡水携带的少部分物质。东海冷涡区和中陆架区是浮游植物固碳能力很高的海域,是世界近海平均值的3倍,浮游细菌在固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东海陆架边缘关键海域海洋通量背景场的观测研究
东海陆架边缘海洋通量的研究
东海陆架边缘海洋通量的模式研究
黄、东海多氯联苯从源到汇:关键界面的通量、过程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