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的耳鸣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最新创建的微电极原位伏安分析方法,将尺寸微小的(直径7 微米,长度200-500微米)的表面功能化碳纤维电极准确置入耳蜗微区以及听觉通路上各级中枢核团内,在基本不破坏生物体内环境及保持内耳微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活体实时动态研究耳鸣动物模型耳蜗鼓阶微区外淋巴液以及听觉传导通路上各级神经核团中抗坏血酸和谷氨酸的变化规律以及抗坏血酸-谷氨酸异体交换的具体过程,为阐明抗坏血酸-谷氨酸异体交换机制参与耳鸣发病机制提供直接的实验证据和有价值的理论根据,这对临床上避免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在精神方面上的副作用和提高抗氧化剂的疗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理论价值。实现在耳鸣病理变化过程中,多种方法和技术(听力学、形态学、活体微区原位电化学分析研究和开发一些与耳鸣防治相关的、有实际实用价值的谷氨酸转运体相关的抑制剂或激动剂,为耳鸣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边缘系统在耳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皮层-纹状体通路在耳鸣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SNARE蛋白对谷氨酸的调节及其在耳鸣大鼠听皮层中的作用
水杨酸致耳鸣发病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