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损耗对冲动控制的作用机制及神经环路研究——来自网络游戏成瘾者的证据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40088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王利刚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高文斌,樊春雷,陶婷,王毅,况扶华,宁丽,谢东杰,端蔷,唐义城
关键词:
冲动控制自我损耗病理机制神经环路网络游戏成瘾
结项摘要

Impulse control has been the focu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regulation suggests that when self-regulatory capacity is depleted, self-control deficits ensue,which is called “ ego-depletion”. Research in the area has sacrificed deep explorations of process for broad explorations of application. The result is that we know a considerable amount about the domains affected by depletion (e.g., aggression, eating, cognitive performance, self-presentation) but surprisingly little about the process of depletion. Due to with approach-avoid motivation to internet game, internet gaming addicts (IGA) are recognized as the appropriate subjects for impulse control study.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ego-depletion of IGA is to reveal the process of ego-depletion and its neural mechanis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study,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 was used jointly. Firstly, the survey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chronic ego-depletion exist in internet gaming addicts and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path from chronic ego-depletion to internet addiction. Secondly, in the laboratory study, the sequential task paradigm combined with fMRI and HRV is used to reveal the general damages of IGA in ego-depletion condition, including the dysfunction of vagus nerve,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and the neural circuit of top-down control.

冲动控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焦点。自我控制能量模型指出个体自我控制力量的损耗会导致其随后的自我控制失败,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损耗。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自我损耗的后效研究(如自我损耗后个体的攻击性、进食、认知绩效或自我呈现等行为变化),却很少深入研究自我损耗的过程。网络游戏成瘾者存在对网络游戏的趋避冲突,是研究冲动控制问题的有效窗口。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网络游戏成瘾者的自我损耗研究深入揭示自我损耗过程及相应的神经机制。为了保证研究的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研究重点验证特质性自我损耗在网络成瘾被试中存在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以及特质性自我损耗对网络成瘾的预测路径。实验室研究采用经典的连续任务范式,结合fMRI和HRV技术,考察网络游戏成瘾者在自我损耗过程中是否存在一般性损伤,包括迷走神经功能、脑激活模式以及自上而下控制的神经环路异常。

项目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网络成瘾者被研究对象,结合大人群调查、认知实验、电生理技术和神经成像技术等多种研究手段,从行为、认知、情绪、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层面深入探索自我调控的神经机制。. 通过问卷调查,本研究对自我控制特质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探索,结果发现:1)自我控制系统在3-9岁期间有明显的随龄增长趋势,但是冲动系统在这一年龄阶段则保持相对平稳,女孩的自我控制要优于男孩,而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自我控制系统而非冲动系统;2)12-22岁青少年群体里,自控系统也表现与年龄的正相关,而冲动系统与年龄没有线性关系;3)冲动系统与过度使用互联网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但控制系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受年龄调节。. 通过经验取样法,本研究探索了慢性自我损耗对目标导向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目标类型和生活事件之后,自我调节疲劳会负向预测执行效果,但与被试付出的意志努力呈正相关,与被试的继续意愿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在层1与层2的交互水平上发现,自我调节疲劳会调节意志努力对执行效果的预测作用,即高自我调节疲劳被试的执行效果更加依赖于他们当下付出的意志努力。. 通过实验法及近红外成像技术,本研究探索了自我损耗的神经生理机制,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两个实验组被试表现出更强的stroop效应,并且两个实验组继续实验的主观意愿都很低,但两个实验组之间在stroop效应和主观意愿上都没有表现出差异。然而,近红外成像结果显示,只有高冲突-低控制组被试的背外侧前额叶表现出与stroop相关联的激活。该结果提示,自我损耗绝不简单是执行控制加工疲劳,冲突的频繁体验可能通过执行控制动机诱发了自我损耗效应。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3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4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王利刚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控制障碍的神经网络基础及遗传风险因素研究

批准号:8160116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孙艳
学科分类:H1004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前额叶神经振荡在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自我控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批准号:31900765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赵迪
学科分类:C09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自我损耗造成的自我控制失败:心理机制及缓解途径

批准号:3160091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王彦
学科分类:C090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自我损耗的认知加工和神经机制

批准号:3187109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毛利华
学科分类:C0907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