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海洋与台风相互影响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601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2.00
负责人:徐芳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韦骏,孙晶茹,姚远,顾超,李晶辉,刘欣,蒋国庆
关键词:
台风海气耦合模式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南海北部
结项摘要

It is well known that typhoon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underlying ocean conditions.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suffering the most severe damage from typhoon activities. For those typhoons formed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entering South China Sea (SCS), the northern SCS (NSCS) is a key region before they land on the southwest coast of China.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during past 63 years 75% of such typhoons entering NSCS from Pacific weakened, and the other 25% intensified. NSCS separates from the Pacific Ocean by the Luzon strait with a generally shallower thermocline. Its circulations are mainly driven by monsoon, containing large amounts of mesoscale eddies split from the Kuroshio intrusions. Therefore, typhoons interactions with ocean in the NSCS region are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other general oceans.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development of high-resolution ocean-atmosphere coupled model, this proposal aims to simulate and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those typhoons passing over the NSCS region. Focusing on ocean heat content and background circulation patterns in the NSCS, typhoon-induced inertial oscillations, and the mesoscale eddies, this study will investigate the key processes of typhoon-ocean coupling feedbacks in the NSCS,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improving forecast skills for the typhoons landing on the southwest coast of China.

台风发展与上层海洋环境密切相关。我国是世界上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南海北部是西北太平洋台风进入南海,登陆我国西南沿岸的必经海域,也是影响台风最后登陆状态的关键海域。观测资料显示,在过去63年中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经吕宋海峡进入南海的台风约75%减弱,25%增强。南海北部海域以吕宋海峡与西北太平洋相分隔,混合层普遍比西北太平洋浅,其环流结构主要受季风和黑潮入侵影响,海洋涡旋多。与普通海区相比,南海北部海洋对途经台风的响应和反馈更为复杂。因此本项目将依据历史观测资料、搭建高分辨率南海台风海气耦合模式,对典型的途经南海的台风进行数值模拟。围绕南海北部海洋热量及背景流场分布、台风引起的海洋惯性震荡、以及中尺度涡旋三方面来研究影响途经南海北部的台风强度变化的关键机制。通过这一项目实施,能够明确南海北部海洋对途经台风发展的响应和反馈机制,为提高我国南海登陆台风强度预报能力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项目摘要

南海北部是西北太平洋台风进入南海,登陆我国西南沿岸的必经海域,也是影响台风最后登陆状态的关键海域。我们基于1951年到2016年的大气和海洋观测数据以及针对台风个例的海洋和大气数值模拟,研究发现:(1)南海对于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强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约70%的台风进入南海后减弱,主要是由于南海相对于西北太平洋相对较浅的26摄氏度等温线深度;(2)南海对台风强度发展的缓冲作用在年代际和季节内尺度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变化规律,在年代际尺度上的变化和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密切相关,主要是PDO引起了南海北部26摄氏度等深线约25%的深度变化; 而季节内尺度变化与南海海洋上层热含量和东亚季风9月份转向都密切相关;(3)台风个例“鹦鹉”模拟研究发现该台风在南海能驱动更强的近惯性运动,使海洋的垂向剪切和夹卷混合更为强烈,海表降温也更为明显,增强了海洋对台风发展的负反馈;(4)从位涡的角度探究了台风“鹦鹉”强度发展的物理过程,从位涡增强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SST对台风强度发展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1)一个新的参数化热带气旋引起海面温度降低的多元回归模型,改善了大气模式模拟台风的海表温度,有助于改善台风预报;(2)两种可用于改善大气模式对台风预报的基于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减少台风最大风速模拟误差的60-70%。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南海北部海洋对途经台风发展的响应和反馈机制,为提高我国南海登陆台风强度预报能力提供了科学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徐芳华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606020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南海北部物质搬运与沉积的海洋动力机制

批准号:9112820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陈大可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42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2

南海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研究

批准号:4167600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张书文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南海北部内潮和非线性内波对台风的响应机制研究

批准号:4150602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蔺飞龙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南海北部内波模态-能量转换与海洋混合过程研究

批准号:4137603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廖光洪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8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