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行为与使用的城市“非正规性公共空间”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37822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汪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周卫,姜梅,刘祖文,陈立镜,高安妮,李夏,张龙,张真真,高倩
关键词:
GPS行为跟踪非正规性公共空间行为与使用非正规性
结项摘要

Urban public space, such as square, street, park etc,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ity and its culture. They usually be own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planned and designed by someone as "formal" public space. While with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series of problems have come out, which leads the"formal" urban public space to a serious insufficient and the low efficiency of using situation. Facing this reality, city residents have spontaneously organized and created their own public space in everyday life. This kind of space can be the vacant, leftover, abandoned space and without fully used urban functional space. It is the spontaneously use, change and occupy made these places be a multivariate and variant spaces. That is what we called informal public space, which covers the shortage of the "formal" public space.    The main object of this project is research this unplanned daily used informal public space, using space syntax, urban morphology, GPS behavior tracking research etc methods, research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 and people's behavior and activities in these spaces. Base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static space and dynamic behavior and activities, discussing the mutual excitation and convers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in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and develop a way of creates public space with citizen participation at the same time.

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街道等是城市及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由政府所有和管控,是经过规划设计的正规性公共空间。由于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诸多问题,导致城市正规性公共空间数量不足且使用效率低下。面对这一现实,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创造、组织自己的公共空间。它们多是空置的、剩余的、边缘的、废弃的空间及未被充分使用的城市设施和功能空间,正是居民对这类空间的占据、改变和使用,令其成为多元的、意义丰富的公共空间- - 非正规性公共空间,弥补了正规性公共空间的不足。本项目针对这类未经规划设计的、居民自发使用的非正规性公共空间,运用GPS行为跟踪分析、空间句法、城市形态学等方法对其中的行为与使用、其空间特质进行研究,并在静态的空间与动态的行为使用的关联度研究基础之上,探讨非正规性公共空间的更新与转化机制,建构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公共空间设计与管理提供指导,同时拓展一种鼓励市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创造方式。

项目摘要

在过去已有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主要关注经过规划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街道等,从而忽略了那些未经设计的、由人们自发性的创造使用所创造的非正规性城市公共空间。本项目自立项以来,从2013年开始,基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和使用,陆续完成了着眼日常生活中特殊人群(角色扮演、婚纱摄影、滑板活动、广场舞、地下乐队音乐活动)使用的不同类型“非正规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使用研究;着眼不同城市环境(老城住区周边、汉口原租界人行道空间、高校周边夜市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周边、城市复杂交通地带、滨水公园地区)的“非正规性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及部分城市“非正规性公共空间”(住宅相关、汉口原租界区)的历史形成与演变研究。其中,非正规性商业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研究及住宅公共空间的研究正在进一步进行中。.针对这类未经规划设计的、通过居民自发使用形成的“非正规性公共空间”,运用现代的GPS、GIS和空间句法等量化手段探讨了“非正规性公共空间”的更新与转化机制,建构了系统的理论框架,试图为公共空间设计与管理提供指导,同时也拓展一种鼓励市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创造方式。.在本项目研究已发表相关会议、期刊论文11篇,硕士学位论文15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并多次与法国、荷兰、意大利相关高校和机构开展“非正规性”国际合作设计工作坊,并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相关专题讲座。.截至目前为止,已培养了14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并指导学生获得多个建筑、城市设计奖项。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汪原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使用者行为视角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研究

批准号:5140836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陈义勇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城市非正规性视野下的旧城空间演变模式探讨

批准号:50778076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龙元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非正规城市化:动力、空间与管治

批准号:40771066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薛德升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个体时空行为的城市公共服务消费空间、社会剥夺与规划调控研究

批准号:4140117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高军波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