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生物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脓毒症小鼠凝血紊乱的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7178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8.00
负责人:潘景业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全世超,向铮,李德泉,陈洁,孙岚,黄跃跃,王伟,董一华,周娟
关键词:
脓毒症网络生物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工程凝血
结项摘要

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炎症与凝血紊乱相互促进,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脓毒症时凝血激活同时抑制了抗凝及纤溶,导致了弥漫性微血栓,加重了病情。改善凝血紊乱可以改善脓毒症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输注治疗原仅被认为与其分化成所需要的细胞来修复损伤有关,但近年动物试验发现其输注可提高脓毒症生存率,这可能与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炎活性有关,而其对凝血影响的研究仍不充分。BMSCs因其能免疫耐受而可被异体移植,安全方便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因而若BMSCs能改善脓毒症预后将大有应用前途。我们的前期试验提示BMSCs输注能改善脓毒症的凝血紊乱,因此我们假设BMSCs还能通过EPCR、TM等途径纠正凝血紊乱改善了脓毒症预后,故准备用网络生物学方法初筛再用基因工程方法如基因敲除、siRNA等技术去一步步证明其改善凝血紊乱的确切因子途径。

项目摘要

凝血紊乱与炎症相互促进,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脓毒症时凝血激活同时抗凝及纤溶抑制,导致了弥漫性微血栓,加重了病情。改善凝血紊乱可以改善脓毒症预后。我们认为一种方法或药物若能改善脓毒症的预后往往会涉及凝血的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原仅被认为要通过分化成需要的细胞来修复损伤有关,同时又因能免疫耐受而可异体移植,安全又方便。进一步的动物研究表明BMSCs可提高脓毒症生存率,我们认为其可能与抗炎及抗凝有关,09年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一篇文章已揭示其抗炎与Toll样受体有关,而对凝血的影响尚无人研究。我们的预试验提示BMSCs治疗脓毒症能改善凝血障碍,故现准备用网络生物学方法及基因敲除、siRNA等技术去探明BMSCs改善脓毒症凝血障碍的具体机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DOI:10.12198/j.issn.1673 − 159X.3895
发表时间:2021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4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4.015
发表时间:2019
5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57187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于凯江
学科分类:H1601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导IL-10和SOCS3调控自然杀伤细胞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40156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刘文华
学科分类:H160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携带miRNA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脓毒症心衰的研究

批准号:8180026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黄炜
学科分类:H02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Foxm1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II型肺泡细胞的机制及其在治疗脓毒症ARDS中的应用

批准号:8167006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曾勉
学科分类:H0109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