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首先对从深海菌株库1500多株菌株中成功筛选出的3株高效活菌除镉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指标测试和生态适应机制分析。考察常见影响因素对菌株生长和镉去除的影响,建立深海高效除镉菌对含镉废水处理的参数平台。讨论深海高效除镉菌株与其它重金属及磷的相互作用关系,完善深海菌镉代谢机制,拓展深海高效除镉菌株在水处理中的适用范围。对深海高效除镉菌株连续去除镉的可行性进行实验研究,提供连续运行相关参数。最后基于现代分析手段对镉在细胞的分布、胞外分泌物、胞内蛋白结构、结构形貌和质粒等进行检测,最终阐明深海高效除镉微生物的抗镉和除镉机制。
镉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其生产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含镉废水。含镉废水的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传统的处理含镉废水的方法包括沉淀、吸附等。与传统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处理技术成本低、处理中低浓度和大水量废水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可回收重金属、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影响小等优点。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某些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性和高去除率的微生物。而深海微生物由于处于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态环境中,在高静水压、剧变的温度梯度、极微弱的光照条件和高浓度的有毒物质包围下,形成了极为特殊的生物结构和代谢机制系统,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来源。.该研究首先对南海深海沉积物中193株深海菌进行筛选,从中成功筛选出了3株高效活菌除镉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生理生化指标测试和生态适应机制分析。然后,考察了常见影响因素,如温度、初始镉浓度、pH和盐度等对菌株生长和镉去除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深海高效除镉菌株与其它重金属及磷的相互作用关系。其次,对深海高效除镉菌株连续去除镉的可行性进行实验研究,并确定了连续运行相关参数。最后,基于现代分析手段对镉在细胞的分布、胞外分泌物、胞内蛋白结构、结构形貌和质粒等进行检测,最终阐明了深海高效除镉微生物的抗镉和除镉机制。.研究发现,(i)SCSE709-10,SCSE8-6,SCSE709-6这三株抗性水平都为100 mg/L的菌株具有较高的稳定的除镉效率(>91%)。经过复筛最终确定SCSE709-6为最佳除镉菌株(94.30%)。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此菌株被鉴定为Pseudoalteromonas sp. SCSE709-6。(ii)该菌株对镉的最佳去除条件是:温度15-30oC、初始镉浓度50mg/L、pH为7、盐度3%。 (iii)当反应器连续运行条件控制为:MLSS约为3500mg/L,污泥停留时间(SRT)为14天,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小时,曝气强度为0.1 m3/h,膜的清洗周期为30天时,反应器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iv) P. sp.SCSE709-6菌株对镉的去除机理包括胞外聚合物的吸附,细胞官能团的络合,离子交换,细胞膜上的积累等。菌株吸收的镉根据磷浓度的不同分别积累在细胞外围,细胞周质及细胞膜内。随着初始镉浓度的提高,更多的镉和磷积累在细胞外部。镉促使菌株分泌更多的胞外聚合物。在磷镉充足条件下,菌株表面存在微沉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细菌抗重金属镉和高效吸附镉的分子机制研究
固相碳源强化微生物除钒过程及其机理探究
新型镧铁复合吸附除磷剂的合成及其除磷机理
真空电弧钢铁表面除鳞中的电弧特性及其对除鳞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