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作为一种较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方面问题突出,意外伤害乃其中之一,但各地报道结果差异较大,且缺乏很好的干预模式。贵州省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居全国第9,留守比例高,寻找这一特殊弱势人群的意外伤害特征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本研究选择黔北农村学龄儿童,知情同意后行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留守情况、意外伤害原因及机制、环境等相关资料,计算伤害率,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随机选择儿童分成两组,实验组实施"学校-家庭-个体"(School-Family-Individual,SFI)三级综合干预,对照组常规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儿童对意外伤害的知识、态度、行为、伤害率及留守与非留守间的差异,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结果对阐明山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方法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儿童意外伤害作为一种较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作为公认的弱势群体,研究表明其意外伤害问题日益突出,但各地报道结果差异较大,且缺乏很好的干预模式。贵州省儿童留守比例很高,寻找这一特殊弱势人群的意外伤害特征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黔北地区的东西南北中方位抽样选择了农村8-16岁学龄儿童4977名,留守比例64.2%。知情同意后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留守情况、最近一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原因及机制等相关资料,计算伤害率,分析影响因素。然后随机选择部分儿童分成两组,实验组1074名儿童实施"学校-家庭-个体"(School-Family-Individual, SFI)三级综合干预,包括发放安全小手册,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知识海报、预防伤害光盘、多媒体讲座、专题座谈,团体心理辅导和伤害情景模拟训练等措施,以提高儿童对伤害的认知,避免伤害发生。对照组893名儿童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材料。经过为期一年的多次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儿童对意外伤害的知识、态度、行为、伤害发生率等的差异,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发现,黔北农村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总年发生率为15.49%,跌落伤居首,其次为动物致伤和烧烫伤。伤害多发生于玩耍时,多伤及四肢。学龄儿童对伤害预防相关知识不足,平均掌握率仅71.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外向性格、过激行为,曾受过虐待等因素是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OR=0.81),受到家长和老师表扬(OR=0.68)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经为期一年的SFI综合干预,干预后意外伤害的年发生率显著降低(从干预前15.49%降至11.80%,P<0.001),说明该干预模式对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有效。.本研究阐明了山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特征、影响因素。我们建立的SFI三级综合干预模式,经局部地区使用,效果良好,为开展儿童意外伤害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可考虑在西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新世纪以来中外儿童贩运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农村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估与分级预警干预及网格化救助管理体系研究
我国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干预模式的探索性队列研究:基于人类发展生态理论的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应激”及其“弹性”发展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意外创伤者创伤早期认知加工机制及其心理干预模式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