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靶向治疗药物疗效监测的功能MR灌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00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姚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四川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朋,刘荣波,陈卉娇,孙家瑜,杨玲
关键词:
MRI血管生成肾癌靶向治疗灌注
结项摘要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肿瘤靶向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是肿瘤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目前有多种肿瘤靶向药物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以肿瘤大小为测量指标监测肿瘤靶向药物疗效的方法在评价抗血管生成方面价值有限,MR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利用快速扫描技术显示组织内微血管分布及血液灌注情况,能提供肿瘤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我们认为利用MR T1动态增强灌注扫描合并T2*磁敏感动态成像的方法可以获得肾癌灌注血流量及血管通透性等多方面的参数指标,观察这些指标在基线状态和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后的变化情况可以提供肿瘤靶向药物对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直接信息;将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和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可能阐明肿瘤靶向药物对灌注参数影响的病理学基础,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寻找寻肾癌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预后的指标,合理选择靶向治疗药物。

项目摘要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有多种肿瘤靶向药物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以肿瘤大小为测量指标监测肿瘤靶向药物疗效的方法在评价抗血管生成方面价值有限,我们利用MRI T1动态增强灌注扫描方法,获得肾癌灌注血流量及血管通透性等多方面的参数指标,并进行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获得ADC值。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发现:经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后早期肿瘤体积变化不明显或略有增大,但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减低,VEGF分级明显减低,治疗后动态增强MRI灌注参数显著改变,ADC值显著升高,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MR灌注参数有一定相关性。揭示了索拉非尼对肾癌治疗疗效反映,MR动态增强灌注参数变化早于传统的肿瘤大小变化检测,为临床提供了早期监测肾癌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疗效的指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8
2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DOI:10.11999/JEIT210095
发表时间:2021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4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6
5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1.12.004
发表时间:2021

姚晋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肝癌非手术治疗疗效的MR功能成像评估指标研究

批准号:8126021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黄仲奎
学科分类:H2701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新型血管靶向分子探针监测抗肿瘤纳米药物疗效的分子机制

批准号:81101088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孙夕林
学科分类:H270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EGFRvIII MR/PET双模态分子成像技术实时评价肿瘤靶向治疗效果的研究

批准号:81171397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段小艺
学科分类:H2706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MR可视化辛伐他汀和siRNA联合靶向治疗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批准号:8127156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劲
学科分类:H2701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