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的遗传结构和系统地理格局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40619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马春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马洪雨,冯春雷,刘月星,王景,孟永
关键词:
南极磷虾种群遗传结构分子系统地理学时空变化特征
结项摘要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is a key species in the Antarctic food web and occurs on a circum-continental scale. It has high nutritional and economic values. Recent report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of a possible decline in krill abundance due to fishing pressure and the long-term global warming trend, accentuating the need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is important resource. In the present study, mitochondrial DNA COI gene, ND5 gene sequences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ill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phylogeographic pattern of Antarctic krill in the Southern Ocean. Als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diffusion path, gene flow and phylogeny evolution will be discussed. The results would not only provid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species,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phylogenography study in marine organis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marine species that have similar distribution o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食物网中的关键物种,维系南大洋海洋生态平衡,其资源量大,营养丰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南极磷虾的开发将带来一系列的生态学问题,所以开展科学研究是对其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和保障。本研究拟采用线粒体DNA COI、ND5基因和微卫星DNA等分子标记,结合环境数据资料,通过同海域不同期样本间以及同期不同海域的样本间遗传结构分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解析南极磷虾遗传结构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探讨海洋水文状况和地质构造特征等环境因素对该物种的形成、分布扩散途径以及基因交流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南极磷虾管理单元、建立可持续捕捞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对维系南大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丰富和推动极地海洋生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项目摘要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食物网中的关键物种,维系南大洋海洋生态平衡,其资源量大,营养丰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南极磷虾的开发将带来一系列的生态学问题,所以开展科学研究是对其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和保障。通过本研究1)首次获得了完整的南极磷虾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且发现线粒体ND6,ND4和ND2的C端序列可以作为磷虾群体研究的理想标记。2)50种磷虾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065~0.306之间,其平均值为0.186,种内遗传距离范围在0-0.071之间,其平均值为0.017,种间距离约为种内距离的11倍,根据物种鉴定最小种间遗传距离0.020的观点,COI基因序列间的差异能够很好地区分各磷虾种。基于COI基因分别构建了3种系统进化树:邻接树(NJ),极大似然树(ML)及最大简约树(MP),它们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均可分为三大支系,假磷虾属均处于系统树的基部,是磷虾目中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而包含种类最多的磷虾属则最后分支出来,表明其为磷虾类中相对较新的一个属。3)共获得24个站点共521个样本的COI基因序列;经序列比对校正分析后,获得COI一致序列长为447bp。结果显示,序列有110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24.6%,共273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在0.00823~0.01407之间,以q481-606海区群体最高,Q483-1719海区群体最低,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1092。单倍型多样性在0.917~1.000之间,以q483-1518海区群体最高,Q483-1719海区群体最低,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09702。南极磷虾ND6基因分别由ATT和TAA起始和终止,碱基组成偏离G,这些都与太平洋磷虾相似;所有统计指标均表明南社德兰群岛地区南极磷虾缺少显著的遗传结构;南极磷虾种群扩张事件可能发生在0.0413百万年前。4)南极磷虾多态微卫星标记的开发较其它种类复杂,多态微卫星的开发成功率较低,目前得到10对多态微卫星引物数据。本研究科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5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马春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86701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我国中国鲳的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地理格局研究

批准号:41306170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孙鹏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黄脊雷篦蝗的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地理格局研究

批准号:3097033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蒋国芳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格局研究

批准号:3120032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项贤领
学科分类:C030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南极磷虾富氟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49276259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张海生
学科分类:D0602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