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囊螂科贝类生物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612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0.00
负责人:张海滨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君,刘合露,刘明中,蔡珊雅
关键词:
海洋生物多样性深海分子系统学囊螂科DNA条形码
结项摘要

Vesicomyidae clams are a common group of animals lived in hydrothermal vent, cold-seep and organic sediment habitats.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deep-sea sampling techniques, the taxonomy and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this group were only studied recently. Due to the high similarity in morphology, taxonomy status of these clams was still controversial. In present proposal, DNA barcoding techniques will b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collected clam samples, and to estimate genetic diversity and species diversity.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among genus/species in family vesicomyidae will be inferred based on mtDNA and nuclear gene sequences. Finally, two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deep sea vesicomyidae clams, “recent invaders” vs. “ancient lineages”, will be tested using molecular clock approach. The output of this project will help to clarify the taxonomy status of vesicomyidae clams, increase the new evident of deep-sea biodiversity which could benefit their conservation. Moreover, the results will als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deep sea animals.

深海囊螂科贝类是热液、冷泉和有机沉积物等深海还原性生境最常见的类群之一,是生物地理区系和生态学研究的理想对象。由于深海探测和取样技术的限制,深海囊螂科贝类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起步较晚,加之部分物种在形态上难于区分,因此目前的分类系统比较混乱。本项目以深海囊螂科为研究对象,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太平洋东西两侧分布的囊螂科进行种、属的分子鉴定,检验该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并通过线粒体和核基因多标记分子系统发生分析,了解深海囊螂科属和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探讨深海囊螂科的起源是符合“近代浅海入侵”假说还是“古老的支系”假说。本项目的结果将有助于厘清深海囊螂科属和种的分类地位,为评估深海生物类群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新的资料,从而为深海生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同时,也将为深海生物起源和进化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项目摘要

深海囊螂科贝类是热液、冷泉和有机沉积物等深海还原性生境最常见的大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是研究生物地理区系和生态学的理想对象。由于深海采样技术的限制,对于深海囊螂科贝类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还有很多问题,尤其部分物种在形态上难于区分,因此目前的分类系统比较混乱。本项目以深海囊螂科为研究对象,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太平洋东西两侧分布的囊螂科进行种水平的分子鉴定。通过线粒体和核基因多标记分子系统发生分析,分析了深海囊螂科的系统发生关系。此外,我们对囊螂科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来自线粒体COI序列的分析结果揭示出56个疑似种和潜在的条形码间隙,证明了DNA条形码方法可以用来鉴定囊螂蛤物种。研究结果还显示,很多囊螂蛤物种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甚至是跨大洋的分布。同时,在囊螂蛤物种中也存在着群体分化的现象。系统发生分析显示囊螂蛤科为单系发生,其中4个主要的支系(cordata-group,gigas-group,Calyptogena和Vesicomya)作为属具有其确定性及稳定性。通过本项目获得了8个新的囊螂蛤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综合已发表的数据,对囊螂蛤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囊螂科贝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共性与特性:所有线粒体基因皆在一条编码链上;线粒体基因碱基含量趋势为T>A>G>C,且AT含量均在63%以上;起始密码子主要偏好使用ATN,GTG次之;终止密码子偏好使用TAN;含有22个tRNA,且大都能折叠成标准的三叶草结构。通过正选择分析发现,在囊螂科12个蛋白基因(除atp8外)中,有9个蛋白基因(atp6、cox2、cox3、cytb、nad1、nad2、nad4、nad5和nad6)可以观测到正选择位点。本项目的结果可以帮助深海囊螂科的分类修订,为评估深海生物类群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新的资料。此外,研究结果也将为深海贝类的进化和适应性研究提供证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4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DOI:10.1051/alr/2019003
发表时间:2019
5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DOI:10.1360/N972018-00955
发表时间:2019

张海滨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104182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500381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08065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30614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7616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国锥囊藻科的分类修订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批准号:3177022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冯佳
学科分类:C02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伞形科囊瓣芹属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批准号:30800057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王利松
学科分类:C0201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卵囊藻科的分类修订与系统学研究

批准号:3167020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国祥
学科分类:C02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蜡梅科中国特有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

批准号:39900118
批准年份:1999
负责人:陈龙清
学科分类:C1612
资助金额:1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