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广泛的园林应用,野生桂花具丰富的性状变异和遗传变异,是栽培桂花的重要育种资源,然野生资源开发过度、破坏严重,适生生境散失、分布范围急剧缩小、种群规模和数量锐减。本研究在广泛调查野生桂花分布格局基础上,广泛收集野生代表居群和不同地区主要栽培类型,一方面采集以种群结构和表型性状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利用nSSR和cpSSR标记研究野生桂花和栽培桂花的遗传多样性,应用Genepop、GenAlEx和POPGENE等生物软件分析遗传参数和谱系关系。综合地理分布格局、种群结构、表型性状变异、遗传结构、谱系关系等,明确表型性状与遗传结构、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格局的内在联系,确立基于表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地理分布中心,提出资源保护策略及重点保护区域;探明我国桂花栽培群体的起源和驯化历史,提出栽培桂花的起源模式。
通过调查考证得出桂花自然分布应为长江流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其中更以浙江南部、福建、江西和湖南为现代分布中心。从群落特征来看,桂花所处群落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在立地条件较好区域,桂花常与其他常绿阔叶树种混合生长,为中层树种;第二类,在一些山体活跃、土层较浅的地区,其他阔叶树难以成林或形成大树,桂花成为优势树种,分布密度较大,有时甚至形成桂花纯林。基于SSR的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12%,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616和1.087;在种群水平上,绝大部分种群的多态性位点均为100%,Nei’s基因多样性的变化范围为0.448-0.670,Shannon信息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677-1.203,表明无论是物种还是种群水平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的种群间存在一定差异。遗传变异主要来源种群内部,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基因交流广泛。通过比较古树、栽培品种与自然资源的亲缘关系发现,栽培品种最先可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野生资源,之后人为定向选择,形成目前丰富的栽培品种,且这个过程极有可能是多点平行进行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桂花栽培品种及桂花近缘种的系统学研究
中国野生核桃遗传多样性及栽培核桃起源研究
野生荔枝基因组水平遗传多样性及中国栽培荔枝的起源研究
传统名花桂花栽培品种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