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气候环境以及全球的能量和水循环都有巨大影响,其地面状况的异常与我国天气气候灾害密切相关,高原的下垫面(冻土、融雪、湖泊等)对全球气候变化也比较敏感。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针对高原典型下垫面的陆面过程模式,致使在高原地表能量分配的数值模拟和大气加热的估计等方面存在较大误差。本研究拟根据高原已有的观测资料,辅助以高寒草甸土壤性质实验和反演,发展高寒草甸水热性质的参数化方案;在纳木错湖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平台的基础上,验证高原环境的湖泊-大气水热交换参数化方案;并将已有的参数化方案(冻土、融雪、湖泊、大地气温差下的湍流通量)和新建的参数化方案(高寒草甸)集成到先进陆面过程模式中,建立一个既有特殊性(适用于高原)又有兼容性(不弱化甚至提高在其他区域的适用性)的陆面过程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将为研究青藏高原地表和大气的能量和水循环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观测试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发展及模拟
利用现有观测资料确定西北干旱荒漠区陆面过程参数
基于微波遥感观测和数据同化优化陆面过程模式土壤水参数化方案的方法研究
陆面过程模式中碳-氮循环参数化方案耦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