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麦与赤霉病菌互作过程中,病菌可产生以DON为主的多种毒素,而寄主的代谢也因之发生改变,实验证明,抗病组织中DON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且自第8天起逐渐降低,可能存在寄主抑制病菌产毒和降解毒素的机制,感染病菌或DON处理后,抗病品种组织中尽管过氧化氢酶活力增强,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下降;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均较高。感病寄主抗坏血酸(As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较低;有明显的AsA积累,说明AsA与寄主的感病性有关,病菌细胞壁中含有一种类拟激发子的糖蛋白,可以诱导寄主脂氧合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活性,另外,抗病品种在接菌或毒素DON处理后,组织中新增一分子量约40kDal的蛋白,其功能正在研究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甘肃、青海地区小麦条锈菌监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优质高产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金石农1号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不同初始虫口密度赤拟谷盗成虫危害对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研究
FRP-钢-混凝土组合柱的研究现状
小麦抗旱性遗传改良的生化基础
小麦返白系遗传的生化基础及其基因调控
分子与生化标记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氰烯菌酯抑制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形成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