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以分类、形态、孢子、繁殖特性、区系和古地理等手段,研究中国和北美苔类和藓类间不同分类群关系,就两地区苔藓区系的成因及地史上相互关系,为全球植物区系及生物多样性形成提供依据。现知两地区总的苔藓科、属和种间相似性关系逐一疏远,说明两大陆在第三纪未分离后,受地质、地理、气候等因素差异的影响已形成一些地区特有类型。北美洲的东部和西部因地史等影响与中国苔藓区系有较大差别。结果还表明,苔类和藓类的雌雄同株或异株关系,孢子直径大小及繁殖特性等并非影响苔藓在两大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而板块理论对阐述中国和北美苔藓区系及至它们在科、属和种间不同层次上的差异是科学和合理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中国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黄蚜小蜂属chrysomphali-种团2新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
7.5~7.0cal.kaB.P.气候事件在中国地区的表现及其动力机制
中国帕米尔高原苔藓植物区系分类学研究
黔桂滇洞穴苔藓植物区系及其岩溶沉积研究
南方喀斯特天坑苔藓植物区系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黔川滇瀑布水生苔藓植物区系及其生物喀斯特沉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