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国特大型棉花生产基地,棉花秸秆、棉籽壳等农副产品已成为农牧区畜牧业依存的重要粗饲料资源。但是,由于它们是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碳水化合物聚合体为主成分,其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低,适口性差,利用率很低。秸秆类可供食用担子菌的栽培,由于该菌类具有分解木质素的特异功能,分泌的酵素群可将构成细胞壁的难消化性聚合体木质纤维素分解成低分子物质,帮助提高秸秆类的消化性和饲料价值。本项目以利用食用担子菌类提高棉花秸秆的消化性及饲用品质为目标,研究①筛选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的担子菌种; ②研发担子菌的接种培养条件及工艺技术; ③担子菌接种处理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结构及酶系活性的变化;④担子菌培养后棉花秸秆的细胞壁成分和消化性变化,为提高和改善棉花秸秆饲料资源的饲用品质和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棉花秸秆经粉碎高温灭菌或化学及高温生物发酵法简易灭菌后供食用担子菌接种培养,探讨了不同处理对棉花秸秆消化性改善效果研究。化学法以粉碎棉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Ca(OH)2,尿素或Ca(OH)2+尿素处理,对棉秆消化性提高效果进行研究;高温生物发酵法利用粗、细两种粉碎棉花秸秆中同样添加5%麦麸,3%Ca(OH)2,1.5%尿素,1%过磷酸钙和9.5%发酵菌剂进行高温生物发酵,对棉花秸秆营养成分及消化性提高效果进行比较研究。食用担子菌接种处理分别选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供接种培养。采用室外自然放置、化学、高温生物发酵以及食用担子菌接种等方法对棉花秸秆进行处理,探讨了脱毒效果。结果:化学法以Ca(OH)2、Ca(OH)2+尿素预处理能降低高棉花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提高粗蛋白质(CP)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高温生物发酵预处理棉花秸秆的CP含量增加至10.1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达到41.07%。利用预处理棉花秸秆食用担子菌接种培养结果,菌丝伸长速度平菇优于香菇,培养60d菌丝全覆盖培养基;培养60d后,两菌种都能降低培基的纤维成分,提高粗蛋白含量,改善了干物质消化率,但消化性改善效果平菇优于香菇(p<0.01)。两菌种都能提高纤维素酶活力,在电子显微镜观察确认了菌丝能穿透和溶解棉花秸秆的细胞壁的现象。棉花秸秆经化学法预处理并用食用担子菌接种培养60的后,游离棉酚脱毒率可达50%以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地膜覆盖与施肥对秸秆碳氮在土壤中固存的影响
北京市大兴区夏季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影响
煤矸石山不同植被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吐丝期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接种娄彻氏链霉菌发酵法改善秸秆流变性能的研究
棉花秸秆热解产物对新疆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及机理研究
棉花秸秆生物碳对盐渍土中重金属吸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滨海盐碱地不同棉花秸秆还田量和深松对棉花产量形成的调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