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处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白干湖是在我国西部最新探明的一个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本项目申请拟在系统收集已有资料和野外调研基础上,以矿田内的柯可o卡尔德、白干湖、巴什o尔希和阿瓦尔四个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LA-ICP-MS U-Pb法、辉钼矿Re-Os法、云母Ar-Ar法等同位素定年和Sr-Nd-Pb、Hf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厘定钨锡聚集成岩成矿时代,阐明英云闪长岩成岩成矿作用机制和巨量金属富集机理,揭示本区钨锡聚集成矿与区域构造演化的时空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造山带区钨矿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预期成果不仅可为精细厘定本区钨锡聚集成矿时限提供最直接的证据,而且对确定其产出的构造成矿带归属、探讨成矿机理和成矿动力学过程具重要作用。同时,开展造山带中钨矿床研究可进一步丰富、发展钨矿床成矿理论。
位处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造山带的白干湖矿田是在我国西部最新探明的一个超大型钨锡矿田,包括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四个矿床。本研究基于详细的矿田地质调查和典型矿床解剖,采用高精度的锆石U-Pb 法、云母40Ar-39Ar法等同位素定年和Lu-Hf、H-O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了成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成岩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及钨锡巨量金属富集机理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干湖矿田发育矽卡岩型、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交代、充填叠加复合钨锡成矿作用,蚀变矿化分带性明显,自下而上依次为:绢云绿泥石化带→白云母云英岩化带→电气石云英岩化带→边缘相带→矽卡岩化带→石英脉型硅化带,主成矿期包括硅酸盐化阶段、石英-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首次识别出成矿母岩为正长花岗岩,系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获得1件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13.6±2.4)Ma,3件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413.8±2.6)Ma、(412.8±2.4)Ma和(411.7±2.6)Ma,厘定了钨锡成岩成矿时代为晚志留世,形成于东昆仑加里东期造山旋回晚阶段的后造山构造背景。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以含CO2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为主,属中高温(260℃~440℃)、中低盐度(4~12% NaCl eq)的H2O-CO2-NaCl体系,钨锡主成矿期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到后期硫化物矿化阶段又混合有大气降水,认为主成矿期流体的不混溶作用而导致的流体相分离可能是该矿田钨锡巨量沉淀富集的重要因素。建立了白干湖钨锡矿田的成矿模式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系统总结了矿田构造、含矿建造、岩浆岩、控矿容矿构造、矿化、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找矿标志。研究成果不仅精细厘定了本区钨锡聚集成岩成矿时限,而且查明了其产出的构造环境、成矿机理和成矿动力学过程,对丰富、发展钨矿床成矿理论,开拓造山带中钨矿床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多酸基硫化态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电解水析氢应用
东昆仑白干湖钨锡矿带成矿流体成分研究
东秦岭造山带黄龙铺钼矿田成因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
东昆仑造山带的地震学研究
东天山造山带中钼矿床成矿机制——以新疆东戈壁钼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