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中已发现的数十类基因簇,与肿瘤、抑郁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广泛的参与机体免疫、细胞分化以及个体发育等重要生命过程。. 然而到目前为止,基因簇的诊断主要来自实验生物学的偶然发现,且停留在单个基因簇水平。.高通量的实验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大规模识别基因簇的切入点。本研究试图采用符合数据特征的数学模型+生物学整合注释的方法,识别具有各种生物学意义的基因簇,从而建立一个更合理规范的具有普适性的预测体系。并用实验初探与肝癌相关的miRNA成簇靶基因上的SNPs。.最后比较线虫、果蝇、大鼠、小鼠和人的基因簇,从基因复制、转座与逆转座、基因水平转移等方面解释基因簇的起源与进化,阐述生命实现自发、高度有序、精确协调的根本机制。
由于近几年Hi-C和ChIA-PET等生物学实验能更好的捕获三维空间的基因调控,我们对基于一维空间预测的基因簇,结合ChIP-Seq等高通量测序数据,从实验方面筛选和分析与基因簇有关或者邻近的重要基因。结果证实(1)中国人群中rs35622507多态、BRM-1321多态都与肝细胞肝癌易感性;在吸烟亚群中BRM-741位点与HCC易感性有明显关联,在非吸烟亚群中BRM-741位点与HCC易感性没有明显关联(2)肝癌细胞系中rs35622507多态与KCNQ1OT1以及CDKN1C的表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型-表型关联;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RM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BRM-1321多态及其单倍型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型-表型关联;(3)rs35622507多态可能通过影响KCNQ1OT1的空间构象,从而实现对KCNQ1OT1以及CDKN1C表达的调控,进而参与HCC发生;BRM-1321多态可能通过影响特定转录因子与其靶基因BRM启动子的结合,从而实现对BRM表达的调控,进而参与HCC发生;(4)考虑到BRM不仅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和淋巴转移等病理过程,而且可以影响肿瘤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示BRM有望成为研究HCC发生机制、早期诊断以及生物治疗的新靶点。此外我们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分析植物(拟南芥、玉米、水稻)和动物(果蝇、小鼠、大鼠、人)所有转座子的分布和突变,发现植物的转座子的突变比动物高,且植物中的第二类转座子比第一类转座子突变率显著高;而在动物中相反,且这种突变率与GC含量显著相关;推测在植物中,第二类转座子通过较高的G:C->A:T突变而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从而产生各种亚类的多样化。而动物中反转录转座子的存在有利于基因组的进化。. 主持人在国际期刊上以共同第一或者第一作者发表3篇文章,其中两篇为SCI;受邀国内学术会议报告一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在此期间,得益于项目的开展,主持人在探索分子机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还发表了8篇文章,其中5篇SCI(包括一篇PNAS),核心3篇。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成果先后被CELL期刊邀请录制录像、被西南医学中心生物钟ClocksClub列为选读文章,并被国内多家媒体报道。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基于结构滤波器的伺服系统谐振抑制
真核生物染色体骨架的研究
真核生物基因识别系统的建立
真核生物复制起始区域识别复合体ORC结构与功能研究
真核生物基因保守性的系统分析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