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晶体是一种能够控制光的传播和发射的周期性介电结构,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将制备单分散、尺寸均一的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在其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后,制备单"核"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胶体粒子。通过外加磁场对超顺磁性"核"的作用,以及外加电场对具有较高电荷密度"壳"的作用,在有机碱的触发下,使分散在介质中的胶体粒子形成有序的三维阵列,"结晶"成为软胶体晶体。通过改变外加磁场、电场的方向和强度,对胶体晶体的结构进行调制,制备出光子带隙可调的光子晶体。用光聚合的方法,将所制备的软胶体晶体凝胶化,获得固态的胶体晶体,并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
本课题按照项目计划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项目计划书的研究目标。我们分别采用微波加热分解油酸铁、回流加热分解油酸铁、回流加热分解五羰基铁等多种方法制备了多种尺寸的纳米氧化铁,研究了各种制备条件对产物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并对纳米氧化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为了获得合适尺寸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用于组装胶体晶体,我们采用了在纳米氧化铁表面包覆SiO2的方法。我们选取回流加热分解油酸铁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铁,进行了表面包覆SiO2的研究。分别采用Stöber方法和反相微乳液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包覆效果及包覆层厚度的影响。我们用反相微乳液的方法制备了单核的核-壳结构的胶体粒子,用Igepal CO-520 和Igepal CO-720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详细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用量、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氨水的用量等因素对所制备的核-壳结构胶体粒子的尺寸和均匀性的影响。采用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我们在65-185纳米范围内,实现了对胶体粒子的尺寸的控制。将所制备的尺寸为100纳米左右的胶体粒子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各洗涤三次后,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了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在胶体中加入离子交换树脂Amberlite MB-20进行处理,降低分散介质的离子强度,使得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胶体粒子表面净电荷进一步提高。由于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胶体粒子表面均携带负电荷,在胶体粒子之间强的静电排斥力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介质中形成了有序的阵列,当这个阵列的结构周期与可见光的波长相近的时候,对可见光产生强的衍射,我们获得了具有可见光范围光子带隙的光子晶体。我们还尝试了在石英玻璃衬底上胶体粒子的组装,结果发现,在没有外加磁场作用的条件下,胶体粒子的堆积结构主要是六方密堆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胶体粒子沿着磁场方向形成了有序的一维结构。我们还对纳米氧化铁和核-壳结构的胶体粒子的磁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铁电体基可调带隙光子晶体
电场诱导溶胶-凝胶方法组装可调带隙陶瓷基光子晶体
可调电子和光子带隙的半导体量子点光子晶体
基于液晶与功能陶瓷的可调带隙光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