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立足于阅读理解中的国际前沿理论,综合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力量组建研究团队,采用先进的事件相关脑电(ERP)技术,探讨阅读理解以及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问题。具体考察阅读理解过程中:1)汉语中句法和语义加工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印欧语的差别;2)题元角色的指派及其与句法、语义之间的关系;3)汉语被试在加工英语句法时的神经活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考察,我们希望:1)检验基于印欧语研究建立的句子加工的三阶段模型是否具有语言普遍性,以及认识题元角色在阅读理解中的地位,并最终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和扩展。2)检验母语和第二语言语法形态上的差别对第二语言学习和加工的影响,以及其中第二语言习得年龄的作用,从而加深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识。并将对第二语言的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随着新的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句法和语义信息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机制,语言间普遍性和差异性问题,及其语言学习迁移问题等,又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兴趣。本项目首先考察了汉语加工中句法和语义信息作用神经模式特点,发现无论是短语,还是句子语境中,词类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的双重不合适均能引发语义相关的脑电成分(N400),而并没有能引发印欧语研究常见的句法加工早期成分ELAN,意味着汉语加工中语义信息更为突出,显示了语言特异性。这一特点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又得以印证,我们发现相对于词序位置信息,首名词的生命性信息在汉语题元角色分配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我们还找到了相关的大脑皮层区域。最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汉语母语的加工与其第二语言英语加工之间的关系,发现汉语被试者在加工英语的主谓数一致性句法信息时采用了类似于加工母语的机制,即倾向于使用语义策略。以上发现一方面说明了汉语加工中语义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输入语言的特点与语言加工机制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以及母语对第二语言之间的迁移,这对语言加工理论模型的建立以及第二语言学习和教育均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词汇、句法和语义—基于认知实验的汉语加工过程研究
汉语加工中词汇和句法歧义解决的研究
汉语亚词汇语义加工的发展研究
不同层级句法结构中语义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