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华北板块北缘与兴蒙造山带南缘浅-深构造关系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406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侯贺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郭磊,董进
关键词:
深构造关系华北板块北缘古亚洲洋缝合带兴蒙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
结项摘要

蛇绿岩带被认为是两古老板块之间碰撞带的位置,在内蒙中部索伦山、温都尔庙、贺根山、西拉木伦等地蛇绿岩的发现,引起了关于古亚洲洋缝合带的广泛讨论。缝合带南、北两侧的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兴蒙造山带是全球显生宙陆壳增生与改造最显著的地区。因此,缝合带及其两侧接触关系的研究,对于深入研究该地区成矿背景、地震灾害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旨以最近采集完成的横过该缝合带,从华北板块北缘直到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两条总计710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为数据基础,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区典型大炮(>500kg)炮集记录的时频、能量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两大古板块内部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应用初至波层析反演近地表(0-3000m)速度结构方法、叠后剖面地震属性分析等实验方法,来分析、归纳该缝合带及其两侧的浅-深构造特征,揭示深地震反射剖面中华北克拉通北缘与兴蒙造山带南缘的深部构造关系。

项目摘要

以最近采集完成的华北板块北缘直到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两条总计710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为数据基础,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区典型大炮(>500kg)炮集记录的时频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两大古板块内部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应用初至波层析反演近地表(0-3000m)速度结构方法、叠后剖面地震属性分析等实验方法,分析、归纳研究区的浅-深构造特征。结合以上实验成果对中亚华北剖面浅-深构造特征所揭示的能源、灾害背景进行初步探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09.026
发表时间:2020
2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3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4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5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侯贺晟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47408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造山带的重建及其构造意义

批准号:40072072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张臣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华北克拉通与兴蒙-吉黑造山带地震台阵观测对比研究

批准号:90814013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吴庆举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22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3

兴蒙造山带新发现的构造混杂岩时空关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批准号:4187223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王果胜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兴蒙造山带东段清河镇构造混杂岩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

批准号:4187220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刘正宏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