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量使用化学合成杀菌剂防治作物病害,杀菌农用抗生素仅占11%,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亟待研制更多新的农用抗生素。鉴于陆源微生物新抗生素发现速度放慢的问题,经筛选我们以分别源自海洋植物秋茄和麒麟菜的内生真菌K38和E33为对象,利用二者共培养诱导培养液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增强,产生不同于单独发酵的有效成分,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项目拟进一步利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抗菌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用化学及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活性单体的结构,将1D,2D-TLC生物自显影法与96孔细胞板微量稀释-观察-MTT连用法相结合的活性跟踪与定量活性测试体系引入抗菌物质筛选中,已分离到1个新化合物,有望分离到更多新有效单体,为绿色杀菌农药的研制提供可供筛选的活性分子。同时项目拟率先寻找共培养菌株产生的诱发活性增强的"化学诱控子",促进对微生物共培养诱导活性变化机制的理解,为开发新型微生物药用活性物质提供新思路。
项目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K38和E33的共培养液中分离鉴定了37种化合物,其中6个新化合物分别为5-ethoxy-2-formyl-3 -hydroxy-4-methyl benzoate(1),8-hydroxy-3-methyl-9-oxo-9H- xanthene-1-carboxylic acid methyl ether(2),7-(γ, γ-dimethylallyloxy)-6-hydroxy-4 -methylcoumarin(3),cyclo (D-Pro-L-Tyro-L-Pro-L-Tyro)(4)和 cyclo (Gly-L-Phe-L-Pro-L-Tyr) (5) 和cyclo-(L-leucyl-trans-4-hydroxy-L-prolyl-D-leucyl -trans-4-hydroxy-L-proline)(6),化合物4—6对多种小麦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6对麦根腐长蠕孢菌的抑制活性强烈。化合物2对荔枝霜疫霉菌、香蕉炭疽菌具有强抑制活性。项目发现环二肽是激活共培养时的菌株防御机制的主要“化学诱控子”,作用最强的是环(L-苯丙-反-4-羟基-L-脯)二肽和环(顺-4-羟基-D-脯-L-苯丙)二肽。项目接着扩大菌种筛选范围,从苦槛蓝中分离到104株菌,筛选出经共培养产物活性显著增加及成分明显变化的三组菌。 在对新筛选菌的单培养研究中,共分离到11个化合物,有5个新化合物,分别为Dichlorodiaportinol A,7,3’-di-(ɣ,ɣ-dimethylallyloxy)-5-hydroxy-4’-methoxyflavone和对MDA-MB-435,hepG2, HCT116肿瘤细胞具有强烈抑制活性的resveratrodehydes A–C。项目还开展了新筛选菌株Trichoderma sp. 09和Penicillium sp. V11共培养成分研究,获得1个新的具有强烈抗大豆疫霉、荔枝霜疫霉和小麦赤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8-羟基-3-甲基-9-羰基-9H-呫吨-1-甲酸甲酯。以上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含录用论文1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7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篇;培养硕士生4名(其中1名获得硕士学位,3名在读);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产生环肽海洋真菌的优化培养及活性环肽成分研究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维管束植物及苔藓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除虫菊与其内生真菌共培养体系中的化学成分及产生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