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癌及其快速进展是影响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疗效的重要因素。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提示,低温不完全热消融是残留癌快速进展的重要原因,肿瘤微环境改变和血管生成增多是其重要环节。鉴于肿瘤相关内皮细胞(TAECs)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决定因素和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基础,课题组提出:低温不完全热消融可影响TAECs结构和功能,增强其成管能力,导致血管生成增多,进而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为证实假设,本课题拟应用免疫磁珠从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TAECs,体外观察TAECs对不完全热消融的耐受情况,检测不完全热消融后TAECs成管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变化,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改变,离体和在体检测TAECs对HCC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该假设如获证实,将在细胞和分子层面,进一步揭示HCC RFA后残留癌快速进展的机制,为提高其临床防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残留癌快速进展是影响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疗效的重要原因。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低温不完全热消融是残留癌快速进展的重要原因,肿瘤微环境改变和血管生成增多是其重要环节。肿瘤相关内皮细胞(TAECs)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决定因素,可能参与了残留癌的快速进展。.本课题提出低温不完全热消融可影响TAECs结构和功能,增强其成管能力,进而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为证实假设,本课题应用免疫磁珠从手术切除的HCC新鲜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TAECs,体外模拟不完全热消融(水浴42℃和47℃),观察不完全热消融后TAECs的形态学改变以及TAECs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变化。我们还检测了不完全热消融后TAECs与HCC细胞株HepG2-GFP和HCCLM3-GFP的相互作用。具体实验包括:应用CD31、vWF、VEGFR1和VEGFR2 等体外鉴定TAECs;通过CCK-8试剂盒、迁移试剂盒等检测TAECs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应用细胞ELISA法检测TAECs细胞E-selectin、ICAM-1 和 VCAM-1的表达;通过侵袭试剂盒分析TAECs对HepG2-GFP和HCCLM3-GFP侵袭的影响;应用ELISA法检测TAECs培养基中IL-6、IL-8、MCP-1 和GRO-α 的表达;检测不完全热消融24小时后TAECs侵袭和转移相关信号通路Akt、ERK1/2、STAT3和 NF-κB等。结果发现,不完全热消融后TAECs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明显增强;TAECs能通过上调E-selectin、ICAM-1 和 VCAM-1,增加HepG2-GFP和HCCLM3-GFP的粘附;TAECs能通过上调IL-6、IL-8、MCP-1 和GRO-α,促进HepG2-GFP和HCCLM3-GFP的侵袭;不完全热消融能增强Akt、ERK1/2和 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STAT3通路。上述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2, 10:230。.为进一步探讨不完全热消融后HCC快速进展的机制,我们应用基因芯片分析了不完全热消融后TAECs的全基因谱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不完全热消融后,TAECs的Calpain8(钙调节蛋白酶8)表达明显增加,提示TAECs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增强可能与Calpain8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癌周热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癌热消融后残癌生长、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及其靶向干预
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肝肿瘤不完全消融后残癌侵袭转移的研究
纳秒脉冲电场局部消融肝细胞癌诱导的肿瘤免疫原性改变的意义
肝细胞癌转移相关蛋白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