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落遗址考古资料统计分析的汉代乡村聚落形态与建筑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0836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林源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兆宗,吴国源,宋辉,杨柳青
关键词:
乡村汉代考古聚落研究建筑历史
结项摘要

2003年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首次完整保留了汉代乡村聚落的真实信息。本课题以此为核心,全面统计分析全国已有汉代聚落遗址考古资料,采用聚落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汉代乡村聚落的内在结构、形态特征与类型,并综合分析其得以形成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结合其他传统研究材料,准确掌握汉代宅院空间尺度、构件形制、工艺材料等科学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汉代宅田制度,展开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聚落街坊空间形态的比较研究,探寻作为基层生活空间单元的乡村聚落对汉代城市街坊空间以及城市规划的内在影响。本项目系统展开历史时期(两汉)的乡村聚落研究。从建筑史的角度,真正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成熟时期的民居及其聚落环境的原型,为民居史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弥补长期以来单纯利用明器、画像砖石等材料对汉代宅院建筑研究的缺陷,对于研究汉代乡村聚落和民居建筑、以及两汉时期木构建筑体系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特点提供更为深入的认识。

项目摘要

河南安阳内黄三杨庄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汉代乡村聚落遗址,内涵十分丰富,据此对汉代乡村聚落的形态、结构及特征加以研究,结合对其他已发现的汉代乡村聚落遗址的研究,得出了关于汉代乡村聚落的结构与内容的重要结论,即汉代乡村聚落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田地+生活和生产设施+庭院共同组成的,整个聚落即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基本单元、聚落内部道路与聚落所在的自然环境等构成的一个生产与生活单位,是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圈和生产圈。.根据遗址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以及汉代画像砖石、壁画、建筑明器等提供的文字资料与图像信息,对三杨庄遗址中保存最为完好、考古信息比较充分的二号庭院建筑遗址进行了全面研究及复原,此外还对一号和三号庭院建筑遗址进行了分析与平面复原工作。经过复原研究工作可知三杨庄遗址中的庭院建筑在平面布局、流线组织、空间构成以及建造技术等方面都表现出较为成熟的营造水平。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2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3

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DOI:10.3969/j.issn.1002-5863.2016.15.045
发表时间:2016
4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DOI:10.13204/j.gyjzG20052404
发表时间:2021
5

果蔬汁饮料中花色苷与维生素C 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果蔬汁饮料中花色苷与维生素C 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DOI:DOI: 10.7506/spkx1002-6630-20211130-373
发表时间:2022

林源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67846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藏区寺院与乡村聚落共生形态演化机制研究

批准号:4136103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周智生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北京地区长城沿线戍边聚落形态与建筑研究

批准号:50478039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戴俭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聚落遗址时空演变规律挖掘研究

批准号:41071253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毕硕本
学科分类:D0114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GIS支持的山东沭河聚落考古研究

批准号:49801001
批准年份:1998
负责人:齐乌云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