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eya zeae(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是世界性重要病原细菌,严重为害水稻和玉米,引起细菌性基腐病,此外,该细菌还侵染马铃薯和香蕉等多种寄主植物。目前对Dickeya zeae致病机理研究极少。本项目在发现Dickeya zeae中ExpS/ExpA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并初步明确ExpA在病菌致病性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拟进一步鉴定和分析另一组分ExpS;通过基因敲除、基因融合、基因表达和功能互补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和分析ExpS/ExpA双组分所调控的致病因子及相关基因,明确ExpS/ExpA在Dickeya zeae致病性中的作用及机理。本项目的实施及完成不仅可促进对调控ExpS/ExpA双组分系统的信号分子的鉴定和研究工作,为制定病害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还可为其它病原细菌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及研究平台。
本项目以D.zeae菌株EC1为研究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无痕敲除的方法,构建双组分调控系统ExpS和ExpA突变体以及传感蛋白ExpS中的5个结构域突变体,分别为△Hamp、△HiskA、△HATPase、△REC和△HPT,通过基因互补试验,获得了各缺失突变菌株的的互补体R-△Hamp、R-△HisKA、R-△HATPase、R-△REC和R-△HPT。进一步通过氨基酸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并获得了ExpS信号传导途径中磷酸化位点的3个关键氨基酸残基的点突变体H299AA、D722AA和H826AA。生物学及表型测定的结果表明,ExpS和ExpA突变体、5个结构域突变体和3个关键氨基酸残基的点突变体它们产生毒素的能力均明显下降,纤维素酶和果胶酸盐裂解酶活性减弱,并失去了抑制水稻种子萌发的能力,同时接种水稻后,其致病力下降;而其互补体则恢复生物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ExpA所调控的下游基因,采用illumina技术测序平台对水稻基腐病菌野生菌EC1和ExpA突变体(Ep87)两个菌株全转录组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EP87与EC1相比,上调的基因个数为1136,占所测序基因总数的26.1%,下调的基因个数为614,占所测序基因总数的14.1%,差异基因总数为1750,占40.2%,表明,ExpA调控多种生物功能,是一个综合调控因子。.为进一步验证双组分系统ExpS/ExpA所调控的致病相关基因,我们选择了16个与致病有关的基因,对ExpS和ExpA基因突变体(△expS和EP87)进行了转录表达分析,通过RT-PCR方法,结果表明,ExpS/ExpA直接或间接正向调控rsmA基因、毒素合成基因ZmsA、果胶酸盐裂解酶基因PelA-E、纤维素酶基因CelZ和CelY、蛋白酶基因PrtB和Prt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glR的表达;而对kdgR、ExpI、hrpN等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ExpA正向调控rsmB基因表达,而与ExpS无关。.上述结果表明,ExpS/ExpA是水稻基腐病细菌重要的双组分系统,综合调控病菌的致病性。.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水稻基腐病菌致病突变体筛选,建立了致病基因突变体库,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原细菌的致病因子及其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整合寄主因子(IHF)对水稻基腐病细菌致病性调控机理研究
水稻条斑病细菌hrp调控系统对致病性效应分子调控的分子机理
细菌性软腐病菌Cpx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鸡伤寒沙门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CpxAR对MDR和致病性的协调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