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要素存在非自然原因的周循环,这种循环与人类以周为时间单位的活动密切相关。中国东部地区是全球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大气污染非常严重的地区,为研究人类周日活动对天气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提供了极好的例证。本研究侧重台站观测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辐射等周循环特征的信号有效检测,分析和探讨这些要素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周循环信号的长期变化。通过比较气溶胶浓度,以及包括湿度、稳定度、大气层结、不同类型的云和降水等大气物理参数的相应变化,探讨气候要素周循环形成的原因。研究气候要素的周变化特征及其过程和原因,对于加深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改进气候模拟、以及气候变化规因研究能提供有意义的科学证据。
本研究研究目标有两个:(1)是气候要素周循环信号的辨识:重点利用台站观测的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辐射等),进行周循环特征信号的有效检测,分析和探讨这些要素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周循环信号的长期变化。(2)周循环现象形成的机理:通过比较气溶胶浓度,以及包括湿度、稳定度、大气层结、不同类型的云和降水等大气物理参数的相应变化,分析气候要素周循环形成的可能原因。基本完成申请书设计的研究,取得的核心成果包括:(1)证实中国地区东部主要的城市台站,PM10观测有显著的周循环,周四最高而周末最低,变幅达到2μg/m3,多种统计方法检验,表明周循环的信号是显著的。(2) 地表气象要素(包括地表总辐射量、总云量、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以及高湿度事件频次),也都存在稳定的周循环。工作日时,总云量、相对湿度以及高湿度事件频次相对较低,从而地表总辐射量及日最高气温相对较高;周末时情况则相反。通过与PM10周循环的比较,气象因素这样的周变化规律可能是由PM10中吸收型气溶胶通过半直接效应导致的。(3)发现SO2和NO2浓度也有显著的周循环,这纠正了国际上关于中国东部NO2不存在周循环信号的观点。.相关成果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论文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一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基于MPE局部保持投影与ELM的螺旋锥齿轮故障诊断
时空相关气候水文要素的变异诊断方法研究
中国地区大气水分再循环的气候分析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东亚气候模拟和观测的诊断分析研究
树木径向生长-气候要素关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