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项目将分析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分析其运行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将多元GARCH模型、时变系数模型、机制转移模型等模型与IS、PT模型等价格发现模型相结合,形成时变价格发现模型;进而考虑非同步交易,建立非同步交易的时变价格发现模型。(2)利用时变价格发现模型对国内主要商品期货品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不同类别商品期货价格发现的时变性特征及其成因。(3)利用非同步时变价格发现模型,测算国内外期货市场对同类商品期货价格发现的变化,比较发展趋势、差异并分析成因。(4)通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交易流、交易者、交易成本、重要信息发布等因素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动态变化的影响程度和机理。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发展和提升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的政策。
项目顺利完成了各项研究计划,提出了刻画金融市场间价格发现和Granger因果关系的时变性特征的模型和方法,发表和完成论文11篇。其中,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总计7篇;发表SCI和SSCI期刊论文2篇,发表EI期刊论文4篇,SCI和EI期刊录用2篇论文。.. 研究内容方面,项目提出了时变价格发现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并用于实证分析。(1)基于Hong(2001)提出的两类信息溢出统计量,与滚动窗方法、DCC-GARCH模型结合,提出滚动Hong统计量和DCC-GARCH Hong统计量2类时变信息溢出检验统计量,并建立考虑交易非同步的时变信息溢出统计量。该方法较已有的时变系数VAR模型能够更好的考虑信息传导的较长时间滞后。对LM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市场间的信息溢出时变性的实证分析,发现了市场间信息溢出时变性的存在,以及上海在国际铜期货市场影响力的提升;对国际原油市场间影响的实证分析显示,我们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刻画原油市场间影响的动态变化。(2)基于动态相关系数提出新的时变系数VAR模型,并用于时变Granger因果检验。该模型的系数是动态相关系数的线性函数,可以刻画变量间的动态影响,并可允许变量间各种复杂的影响关系如机制转换、随机游走等,因此可以刻画机制转换VAR和TVP VAR模型的特征。WTI 原油和美国SP500指数的实证分析发现我们的模型显著优于VAR模型。(3)基于DCC-GARCH模型和信息共享(IS)模型,提出了时变IS模型用于刻画期货市场的时变价格发现功能。对LME铜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实证显示,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存在动态变化特征。.. 研究成果方面,1篇论文在Energy economics(SSCI)发表,1篇论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ystems(SCI)发表,1篇论文被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SCI)录用。另外,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EI期刊发表和录用论文5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功能与效率的实证研究
基于商品价格联动视角的多商品期货定价研究:中国市场的实证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发展进程的总结与分析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及预警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