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和生物安全目前被认为是影响我国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要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揭示对虾自身免疫防御机制,寻找对虾病害防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人们发现对虾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抑菌等多种免疫学活性的IgSF蛋白,但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有趣的是,本课题组最近发现对虾血蓝蛋白具有分子多态性,且其多态性与血蓝蛋白识别不同病原体,发挥不同免疫学功能有关。这提示,对虾血蓝蛋白分子多态性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其发挥多种免疫学功能的分子机制。为此,本项目拟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技术,通过对血蓝蛋白分子多态性的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免疫学意义的研究,阐明血蓝蛋白分子多态性与其功能多样性的关系,揭示血蓝蛋白功能多样性的分子机制。预计其成果将有助于深入阐明对虾的免疫防御机制,为建立对虾病害的生态学防治方法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病害和生物安全目前被认为是影响我国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要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揭示对虾自身免疫防御机制,寻找对虾病害防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人们发现对虾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抑菌等多种免疫学活性的 IgSF 蛋白,但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有趣的是,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对虾血蓝蛋白分子多态性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其发挥多种免疫学功能的分子机制。为此,本项目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免疫学等研究策略,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① 凡纳斌对虾血蓝蛋白在DNA、mRNA 水平具有明显的 SNP 多态性,其形成机制可能主要与遗传有关,其的存在可能是对虾抵御不同病原微生物的分子基础之一;② 血蓝蛋白在蛋白质水平同样存在多态性,其的形成可能与糖基化修饰、磷酸化修饰等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水平的多态性有关,该多态性与血蓝蛋白识别不同病原微生物、发挥不同免疫学活性密切相关。由此说明,血蓝蛋白在不同水平所具有的分子多态性应该是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机制之一。所获研究结果为阐明血蓝蛋白功能多样性的分子机制与对虾免疫防御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选育抗逆优良对虾品种、建立对虾病害的生态学防治方法等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所获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以上刊物上正式发表论文 14 篇,其中 SCI源刊物 10 篇(影响因子 3.0 左右论文 8 篇,中科院SCI期刊分区 1 区 Top期刊论文 4 篇),总影响因子 28.2,还有 2 篇 SCI 论文尚在整理之中。同时,在项目执行期间,项目组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47 人次,提交会议摘要 20 篇,做分场口头报告 17 个、主场专题报告 1 个、培养研究生 8 名(含博士生1名)。研究成果大大超过合同书所拟定的在国内外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5-7 篇(其中SCI源刊物 3 篇),培养硕士研究生 3-4 名的预定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对虾血蓝蛋白抑菌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对虾血蓝蛋白调控重要免疫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
对虾血蓝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分子机制与免疫学意义
对虾血蓝蛋白功能性降解片段的形成机制与免疫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