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SS等大气成像契仑科夫望远镜实验在甚高能伽马射线天文领域的巨大成功让人类看到了揭开高能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的曙光,领域强烈呼吁大视场巡天观测手段的出现。本项目充分发挥传统成像契仑科夫技术在能量分辨以及排除宇宙线强子背景方面的强大优势,针对其视场狭小的缺点,研究利用现有的两台宽视场契仑科夫望远镜进行大视场伽马射线巡天观测的新技术,为伽马射线巡天发展新型的探测手段;与ARGO-YBJ实验相结合,观测北天区时变源的暴发高态,测量其能谱和光变,结合其它波段观测结果,研究源的辐射机制、源的特征和源区环境;对北天区可能富含伽马射线源的天区(如Cygnus区、银道面等)进行小范围巡天扫面观测,以期发现新的伽马射线源。
本项目充分发挥传统成像契仑科夫技术在能量分辨以及宇宙线成份区分方面的强大优势,针对其视场狭小的缺点,对原有的宽视场契仑科夫望远镜进行了改造,成功研制了步进式跟踪系统,使得原有的宽视场契仑克夫望远镜可以对点源进行跟踪观测,进而发展了大视场契仑克夫巡天观测新技术,为伽马射线巡天发展了新型的探测手段。利用对经过视场的亮星的轨迹测量,发展了一套宽视场步进式跟踪系统望远镜指向的精确标定方法,结果表明望远镜跟踪系统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基于大量的Monte Carlo模拟数据,发展了宽视场契仑克夫像的簇射方向、能量及Hillas参数的重建方法,同时构造了原初成份敏感参数,实现了对原初轻成份的有效分离。利用与ARGO-YBJ实验一年半时间的联合观测数据,获得了膝前区宇宙线轻成份能谱这一重要成果。.本项目共发表SCI文章3篇(其中1篇为已接受),1篇文章已经完成撰写,准备投稿。.由于2013年ARGO-YBJ实验停止运行,导致该年度和ARGO-YBJ实验的联合运行未能按计划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在伽马天文方面科学成果的产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变可信度近似模型及其在复杂装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基于契仑科夫望远镜阵列综合孔径干涉成像方法的高分辨率伽马源观测研究
广角契仑柯夫望远镜实验数据的物理分析
面向伽马射线暴观测的超广角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技术
利用直射契伦科夫光测量宇宙线重成份能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