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采用纳米技术制备温敏磁性纳米材料作为热疗磁介质和基因治疗载体,与构建的辐射和热激双启动子调控下的pEgr1-Hsp70-HSV-TK真核表达质粒结合,制备成pEgr1-Hsp70-HSV-TK纳米磁粒,将其经间质介入至肝癌组织中,体外磁感应定向加热、静脉注射131I-抗AFPMcAb/GCV,一方面核素和热疗可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在辐射和热激敏感的双启动子介导下诱导TK基因表达,实现靶向"基因、核素、高热"对肝癌的联合杀伤作用。本研究的特色是在核素治疗与热疗联合的基础上,使辐射-基因疗法、基因-过热疗法和纳米技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肿瘤联合治疗方法:辐射-过热-基因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探索有效治疗肝癌的新方法、特别是将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对肿瘤进行联合治疗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采用Mn0.5Zn0.5Fe2O4(MZF)纳米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和热疗磁介质,将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与磁流体热疗相结合,进行靶向多重技术联合治疗肝癌的探索。在研究中,首先构建辐射和热激双启动子调控下的pEgr1-Hsp70-HSV-TK真核表达质粒,再将其与Mn0.5Zn0.5Fe2O4纳米粒结合,制备成pEgr1-Hsp70-HSV-TK磁性纳米粒,经间质或血管介入至肝癌组织中,体外磁感应定向加热,同时静脉或腹腔注射GCV/131I-抗AFPMcAb,一方面核素和热疗可杀伤肿瘤细胞,同时本研究选择Egr1和Hsp70调控顺序作为双启动子,在核素和加热治疗的同时,利用辐射和热激作用联合诱导和提高TK基因在肿瘤的局部表达,实现“基因、核素、高热”多重杀伤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制备出Mn0.5Zn0.5Fe2O4磁性纳米粒,粒径在30-40nm,XRD证实磁性材料为尖晶石型Mn0.5Zn0.5Fe2O4纳米粒。 Mn0.5Zn0.5Fe2O4在磁场中具有良好的磁感应升温能力。. 2、成功构建了由Egr1和Hsp70启动子介导的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质粒。Egr1和Hsp70启动子都具有诱导表达活性。双启动子诱导表达活性显著高于单启动子。. 3、成功制备出载GCV白蛋白纳米微球,粒径为100-130nm,利用SPDP方法将放射性131I 标记的AFP 单抗与载药纳米微球连接制备成特异性靶向AFP阳性肝癌细胞的制剂131I-antiAFP McAb-GCV-BSA-NPs。. 4、治疗实验显示不论是单纯131I还是Mn0.5Zn0.5Fe2O4介导的磁热疗及他们诱导的基因治疗均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在GCV/131I-抗AFPMcAb和磁热疗作用下,辐射、热激双启动子介导的pEgr1-Hsp70-HSV-TK 纳米粒具有更强的肿瘤抑制作用,提示热疗、放疗、基因和AFP靶向治疗这四者的结合起到了相互协同的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MFH与热控基因表达技术的磁性pHSP-HSV-TK基因/As2O3复合纳米粒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纳米磁粒靶向基因、磁感应加热、核素内照射联合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HSP70热激启动子介导的siRNA-survivin/As2O3纳米热控磁性材料联合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
治疗肝癌的自杀基因靶向磁纳米载体研究
联合声动力、化疗与免疫疗法的多功能纳米治疗体系的构建及其靶向抗肝癌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