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湍流波前畸变的超前预测方法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17427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7.00
负责人:穆全全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曹召良,李晓平,刘瑞雪,贾丹,刁志辉,谢洪升
关键词:
模式Zernike自适应光学开环液晶系统时间相关性
结项摘要

大口径望远镜是空间目标监测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以后开始着手4米级望远镜的研制工作。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大口径望远镜必须借助于自适应光学技术才能实现高分辨率的目标观测。自适应光学技术利用波前探测器件获得波前畸变信息,然后施加给波前校正器进行补偿校正。由于探测与校正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会给系统引入时间延迟误差,导致校正精度的降低。常规的方法就是尽力提高波前探测器和波前校正器的速度,这对硬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同时,波前探测速度的提高会牺牲探测器的曝光时间,限制对暗弱目标的探测能力。因此,单纯依靠硬件的改进无法根本解决时间延迟对校正精度的影响。本课题拟深入研究大气湍流的时间和空间特性,采用基于Zernike多项式模式分解与模式相关的湍流预测方法对波前畸变进行超前预测,实现对湍流波前的实时预测,以降低系统的时间延迟误差,提升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性能。

项目摘要

大口径望远镜是空间目标监测和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大口径望远镜必须借助于自适应光学技术才能实现高分辨率的目标观测。自适应光学技术利用波前探测器件获得波前畸变信息,然后施加给波前校正器进行补偿校正。由于探测与校正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会给系统引入时间延迟误差,导致校正精度的降低。常规的方法就是尽力提高波前探测器和波前校正器的速度,这对硬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同时,波前探测速度的提高会牺牲探测器的曝光时间,限制对暗弱目标的探测能力。因此,单纯依靠硬件的改进无法根本解决时间延迟对校正精度的影响。本课题从波前探测器的高精度测量入手开展了针对大气湍流的特性研究工作,深入分析了湍流的时间和空间相关特性,并设计了基于Zernike模式的相关预测算法,及基于微透镜斜率矩阵的自适应预测算法,理论分析和实验均证明了预测技术对自适应光学系统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数据分析表明,对于纯时间延迟约为5ms的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其平均的性能提升幅度可以达到10%~30%左右。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穆全全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海面大气湍流所引起的光束波前畸变的时间和空间特性研究

批准号:1130427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宋宏
学科分类:A2210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强激光大气传输中波前畸变闭环共轭补偿技术的研究

批准号:69388002
批准年份:1993
负责人:王月珠
学科分类:F0505
资助金额:6.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3

衍射型液晶波前校正器的大气湍流补偿理论及实验研究

批准号:1117427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曹召良
学科分类:A220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多孔径波前测量的光纤激光相干组束大气湍流像差校正基础问题研究

批准号:6167520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耿超
学科分类:F05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