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大约15-30%的成年人有NAFLD,而目前尚未发现治疗NAFLD的特效药物。膳食中n-3 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摄入量与NAFLD发病率负相关,但是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调控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关键性转录因子,其功能异常对NAFLD有显著影响。本项目选用NAFLD患者、大鼠NAFLD动物模型、HepG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SREBP-1c基因多态性、shRNA技术、RT-PCR、免疫印迹分析、EMSA等手段和方法,研究SREBP-1c在n-3 PUFA预防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该项目的突出意义在于:围绕SREBP-1c这一条主干线,从不同层面阐明膳食脂肪酸对NAFLD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按计划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三个层面完成了SREBP-1c在膳食脂肪酸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在重庆西南医院征集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300例,对照300例,完成了膳食调查,以及血糖、血脂、肝功等指标检测,并收集了血液样品进行了脂肪酸分析和SREBP-1c基因多态性分析;完成了膳食脂肪酸对大鼠NAFLD的形成和SREBP-1c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完成了脂肪酸对SREBP-1c不同功能状态的肝细胞脂肪蓄积的影响及有关分子机制研究。主要发现:(1)肥胖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2)日常膳食中过量摄入能量、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猪肉、牛肉等红肉类)、油脂等是重庆地区NAFLD的膳食危险因素;(3)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多态性分析表明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428倍(OR=1.428,95% CI:1.036~2.143);(4)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叉生分析发现SREBP-1c基因型与总能量、总脂肪摄入量、动物来源脂肪摄入量之间存在正相加模型交互作用,而与红细胞膜总MUFA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加模型交互作用;(5)含猪油或橄榄油的高脂膳食通过上调SREBP-1c的表达促进大鼠NAFLD的发生发展;(6) 随着SREBP-1c表达增加,HepG2细胞内TG含量及脂类总量也增加,HepG2细胞脂肪变性加重。(7)油酸(OA)、棕榈酸(PA)上调HepG2细胞SREBP-1c的表达,使细胞脂肪蓄积增多,而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亚油酸(LA)通过下调SREBP-1c的表达,减少细胞甘油三酯合成。总之,高能量、高脂肪摄入导致超重与肥胖是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SREBP-1c可能在膳食脂肪酸对NAFLD的影响中起了重要作用,不同性质的脂肪酸可能通过调节SREBP-1c的表达与转录活性而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在体外细胞培养、大鼠动物实验均发现MUFA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而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红细胞膜MUFA含量与NAFLD的发生负相关。此外,由于重庆居民膳食中n-3 PUFA的摄入量不多,未观察到n-3 PUFA对重庆居民NAFLD发生发展的保护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钙缺乏在高脂膳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膳食甲基供体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不可溶膳食纤维协同基因风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交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Thrs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