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中尺度对流复合体致洪暴雨的预报能力,利用卫星云图TBB、降水、再分析等资料,研究影响贵州夏季的MCC,分析研究MCC的生命期、冷云面积、时空特征、移动规律等基本特征;并对MCC生成和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诊断进行研究,揭示贵州夏季MCC的能量、水汽、动力三维结构特征,深入认识和理解MCC生消发展过程,找出具有预报意义的动力和热力因子;利用中尺度预报模式对典型MCC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中尺度数值模式对MCC的可预报试验。该项目有助于深化山地气象灾害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为MCC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突发性短时强降水的分析、预报水平。
通过对贵州夏季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发现了贵州MCC基本云团特征.影响贵州的MCC初生对流云团大多生成于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移动路径主要向南,常在贵州西南部和南部形成MCC;发展成MCC的初生对流云团往往从13时(北京时,下同)开始生成,经过5-8小时发展为MCC;其强盛时期出现在凌晨1时至6时,最低云顶亮温大多低于-80℃。.2、揭示了贵州MCC活动与降水的关系.贵州南部尤其是西南部地区是MCC诱发强降水最严重的地区;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MCC的发展和成熟阶段,且云顶亮温低于-70℃的区域。.3、探讨了MCC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①MCC的天气环流背景,对流层高层200hPa贵州均处于南亚高压的反气旋环流中,在MCC形成前贵州处于高空急流右侧的气流分支处;500hPa欧亚中高纬以“两槽一脊”型居多,中低纬多低值系统东移, 584dagpm线常位于贵州省中部一线。.②MCC的主要影响系统有500hPa高原槽、中低层低涡或切变线、中低空急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贵州西部对流云起源阶段常有地面辐合线的锋生现象。.③中尺度滤波分析发现,MCC的发生发展都对应了低空气流的辐合,并且MCC造成的降水分布形态也与中尺度滤波场上辐合气流带的分布一致,中尺度气流辐合也与未来6小时降雨量的分布趋势较为一致。.④揭示了MCC的三维结构,涡度场上,在MCC整个生命阶段,大气呈现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配置;散度场上,MCC形成期间低层为辐合,随着MCC的发展高层开始出现辐散,进入鼎盛期高层辐散常大于低层辐合;垂直速度方面,MCC形成后上升运动显著增强,到盛期达到最强,并且大值中心也随之升高;假相当位温上,MCC发生前低层能量剧增,MCC发生区均处于对流不稳定环境中,强降水落区常发生在低层高能舌北侧能量锋区或高能区处;水汽主要集中在大气的低层和近地层,且MCC形成前水汽剧增,暴雨区发生在水汽通量大值轴左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夏季江淮流域中尺度对流诱生涡旋(MCV)及其中对流系统的研究
1996~2003年夏季中国及邻近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普查研究
夏季大别山地区中尺度涡旋的频发机理及其对背景场的反馈
我国中尺度对流涡旋及其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