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其最严重和棘手的并发症是心脏破裂,一旦发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常急剧恶化,若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的死亡率高达90%,即使外科手术治疗仍有40-90%的死亡率,约占AMI院内死因的5-30%。细胞外基质结构的破坏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TNFα、MMPs、糜蛋白酶为AMI后心脏破裂的重要介导机制。肥大细胞作为一种强力的炎症细胞,其胞质颗粒中富含TNFα和糜蛋白酶,AMI后梗死组织有肥大细胞聚集,因此我们推测肥大细胞很可能是推动AMI后心脏破裂发生的上游始动子,但目前国内外并未见类似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将在肥大细胞缺失小鼠AMI模型上运用免疫组化、实时RT-PCR、蛋白印迹、明胶酶谱法、药物干预等技术探讨肥大细胞在AMI后心脏破裂发生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分子机制,为AMI后心脏破裂的防治探索新的方法。
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由于大量的炎症因子和蛋白酶等因素破坏细胞外基质所导致。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一种强力的炎症细胞,其胞质中颗粒富含各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蛋白酶。肥大细胞的颗粒能够迅速释放胞外,对AMI刺激能做出快速反应,因此我们推测肥大细胞是推动AMI 后心脏破裂的上游始动因子,促进心脏破裂的发生。本研究在肥大细胞缺失小鼠AMI 模型上运用免疫组化,实时RT-PCR,蛋白印迹等技术探讨肥大细胞在AMI后心脏破裂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1) 28天内,发现KitWsh/Wsh 组小鼠心梗后的的存活率率和心脏破裂率显著低于WT小鼠。(2)心梗后,WT小鼠肥大细胞聚集增加,KitWsh/Wsh 组小鼠未发现肥大细胞。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类胰蛋白酶(tryptase)发现KitWsh/Wsh 组小鼠AMI后1天显著低于WT组。KitWsh/Wsh 组小鼠AMI后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明显低于WT组。(3)In vivo和In vitro实验检测肥大细胞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均发现肥大细胞促进心肌细胞凋亡。(4)western blot实验发现KitWsh/Wsh 组小鼠MMP-2、MMP-9、Cathepsin K、Cathepsin S均显著低于WT组。(5)MASSON染、天狼猩红染色评估各组在AMI后7天的胶原含量,发现KitWsh/Wsh 组小鼠胶原水平显著高于WT组。(6)TGF-β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管新生均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肥大细胞早期能够募集的其他炎症细胞,放大炎症反应,释放更多的MMPs和cathepsins,增加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丢失,最终导致心脏破裂。因此,肥大细胞可以作为心梗后预防心脏破裂的的作用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倡
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21例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胰腺炎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
白介素15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血小板-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在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MSC来源exosomes在急性心肌梗死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
小细胞外囊泡LncRNA-AL138963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