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湖蓝藻群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及酶学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0111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朱咏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韩建刚,汪松美,张颖,吴运东,施倩倩
关键词:
氮磷蓝藻底泥内源释放
结项摘要

针对目前蓝藻暴发性生长行为对底泥养分释放的影响备受关注,而沉降至底泥表面的"沉湖蓝藻群"行为仍缺乏报道的研究现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华频繁暴发的典型浅水湖泊为对象,采取原状底泥与现场湖水样品,模拟蓝藻暴发性生长-沉降-分解-再次增殖连续过程,通过电镜显微成像、荧光分析、磷脂脂肪酸谱等技术,研究底泥及底泥-水界面藻体形态、浓度、藻蓝素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查明沉湖蓝藻群的形成与演变规律;通过流动注射分析等手段,研究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水溶性磷、颗粒态磷、全磷等不同形态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明确沉湖蓝藻群对底泥氮磷养分释放与转化的影响;研究控制氮磷营养盐降解与转化过程的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羟胺还原酶、磷酸酶等的活性变化,揭示沉湖蓝藻群影响底泥氮磷养分释放的酶学机制。项目将为湖泊内源污染控制与水华暴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新思路。

项目摘要

采集太湖梅梁湾水样和沉积物,以水华过程中常见的莱茵衣藻和铜绿微囊藻为对象,通过模拟藻体增殖、悬浮和沉降过程,探讨了藻体动态对沉积物-水界面pH,溶解氧(DO),氮、磷含量,以及脲酶(Urease)、硝酸还原酶(Nar)、碱性磷酸酶(ALP)等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反馈特征。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藻体增殖与悬浮引起沉积物-水界面pH和DO含量明显升高,藻体沉降过程中二者明显下降。衣藻生长周期内,上覆水pH、DO含量分别变化在7.4~10.4和8.9~16.4 mg•L-1。微囊藻增殖与悬浮交替发生,上覆水pH、DO含量分别变化在7.6~9.1和6.8~11.8 mg•L-1。.(2)衣藻增殖过程中,上覆水与沉积物氮素含量迅速降至极低水平,Nar、Urease保持较高活性;藻体沉降分解过程中,上覆水全氮含量明显增加,但Nar、Urease活性分别下降2~3倍和2~5倍。这表明,水华期间Nar与衣藻竞争利用NO3--N。显然,前者加速还原NO3--N为NO2--N,后者贡献于藻体生物量的增加。此外,藻体对NH4+-N的消耗加速了沉积物-水界面Urease活性和有机氮的水解。.(3)衣藻增殖迅速消耗上覆水可过滤态与颗粒态无机磷。藻体沉降引起水中全磷显著上升。藻体大量悬浮与沉降阶段,沉积物有机磷含量显著增加,同时,ALP活性的升高预示着沉积物磷素的释放加速。.(4)微囊藻增殖期间,上覆水中各形态氮素含量均迅速下降。上覆水和沉积物Urease活性均显著升高。这表明,藻体增殖加速了水体与底泥有机氮分解释放NH4+-N的速率。藻体增殖-悬浮交替阶段,水中NH4+-N浓度升高2~4倍;上覆水与底泥Nar活性比增殖期显著增强,这表明,NO3--N的还原被显著加速。.(5)微囊藻在迅速增殖期几乎耗尽沉积物-水界面的可过滤态无机磷,上覆水和沉积物ALP活性显著升高。在增殖-悬浮交替阶段,水中总磷、颗粒态无机磷、颗粒态有机磷含量均显著升高;ALP活性呈波动变化特征;沉积物水溶性磷含量显著升高,且ALP稳定在较高浓度。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2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3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DOI:10.5846/stxb201907071429
发表时间:2021
4

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

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

DOI:10.13930/j.cnki.cjea.161187
发表时间:2017
5

水位和施氮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

水位和施氮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

DOI:10.5846/stxb201903090446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原位处理与活性覆盖联用控制底泥氮磷及重金属释放效果及机制

批准号:50908142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林建伟
学科分类:E10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沉水植物对水华蓝藻来源氮的吸收形态及速率研究

批准号:3110034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关保华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沉水植物来源的DOM对湖泊沉积物中铁磷赋存和释放的影响机制研究

批准号:4167109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杜瑛珣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6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沉水植物季节形态变化对底泥再悬浮影响研究

批准号:5130902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郭辉
学科分类:E09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