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祖细胞(EPCs)具有增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潜力,参与血管修复及新生血管形成。EPCs移植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新方法,但研究发现EPCs参与形成新生血管的比例低,因此如何促进移植EPCs参与血管形成是改善细胞移植作用的关键。凝血栓蛋白-1(TSP-1)为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成分之一,参与调节EPCs归巢至缺血区后的成血管功能。新近研究发现,TSP-1有促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成血管作用。TSP-1对EPCs是否有相似的的直接作用?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拟在细胞培养模型上观察TSP-1对EPCs成血管能力的作用,并探索内皮细胞表面受体(CD36,β1整合素)及分子信号通路(MAPK、ERK1/2)在TSP-1调节EPCs成血管过程中所起作用,为提高EPCs移植效率提供新的调控途径。
研究目的: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有助于保护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心肌缺血后凝血栓蛋白-1(TSP-1)在缺血区域表达增加,参与调控侧枝循环的建立。本研究首先探索了TSP-1是否能抑制内皮祖细胞(EPCs)的成血管功能。其次,进一步研究血清TPS-1水平在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且存在不同水平侧枝循环的患者中是否有差异。.研究方法和结果:自人脐血中分离早期和晚期EPCs,通过Matrigel成血管试验研究TSP-1对EPCs的体外成血管作用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效应。研究发现TSP-1(5μg/ml)预干预早期EPCs 1、6、12小时可显著抑制早期EPCs参与内皮细胞形成小管结构(干预1小时:83.3±11.9比 50.0±10.1个/视野;干预6小时:161.7±12.6 比124.0±14.4个/视野;干预12小时: 118.3±12.6 比68.0±20.1 个/视野, p<0.05)。TSP-1(1μg/ml)同时抑制晚期EPCs小管形成(6653.4±422.0 比 5552.8±136.0μm/高倍镜视野, p<0.05),该抑制效应在5μg/ml时更明显(6653.4±422.0比 2118.6±915.0μm/高倍镜视野 p<0.01)。通过小干扰RNA(siRNA)深入研究其中机制。体外研究发现,CD47 siRNA 显著减弱TPS-1对晚期EPCs成血管的抑制作用,且CD47抗体干预也可达到类似效果。之后,通过研究CD47下游信号通路发现,TSP-1通过CD47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VEGFR2磷酸化。此外,在CTO合并不同程度侧枝循环患者的血清TSP-1水平研究发现,TSP-1在侧枝循环良好患者中较侧枝循环较差患者中反常性升高(612.9±554.0比224.4±132.4ng/ml, p<0.05)。.结论:TSP-1体外抑制早期及晚期EPCs成血管能力。这种抑制效应由TSP-1与CD47相互作用介导,最终下调VEGFR2磷酸化。在CTO患者中,侧枝循环较差的情况下存在自我调节作用,表现为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TSP-1表达降低,最终促进侧枝循环形成。本研究为探索EPCs参与心肌缺血后侧枝循环建立的机制提供依据,为今后干预此病理生理过程,促进心肌血供恢复打下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静脉血栓形成时间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醛固酮对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修复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内皮功能和成骨表型内皮祖细胞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ARNT与内皮祖细胞成血管活性的关系
SOCC复合体分子组成变化对内皮祖细胞血管修复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