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自燃火灾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本项目在总结大量煤氧化实验基础上,提出煤低温催化氧化假说,拟采用新颖的实验方法对该假说进行验证和完善;根据采空区遗煤的多样性,实验研究煤的粒度、氧浓度、温度、孔隙率、含水量等因素对煤氧化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实际采空区多参数耦合时空演化规律,建立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数学模型和有限体积法解算模型,编制可解算采空区漏风、温度、氧浓度、煤氧化生成气体浓度等参数分布的数值模拟软件;通过相似理论研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相似准则,改建采空区自然发火相似模拟实验台,进行相似模拟实验,研究采空区最短自然发火期;采用三线法钢丝缠绕埋管方法,观测实际采空区的温度,验证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结果。根据相似理论以及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结果,提出采空区自燃的区域预测无因次指标,指导矿井开采与通风设计;完善基于采空区上隅角气体成份的实时预测预报方法。
采空区自燃火灾是井下重大灾害之一,也是矿山安全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本项目通过实验研究了氧浓度以及挥发份等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采空区内的产热与散热规律,提出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能量迁移理论,实现了采空区最高温度的理论预测;揭示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多场耦合机理与过程,建立了三维多场耦合数学模型;确定了四面体单元控制体的合理圈划方案,提出了精度很高的有限体积法新算法;利用新算法离散自然发火模型,编制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三维仿真系统”,结合现场采空区的具体参数,模拟得到了采空区自然发火时空演化过程中各场的分布情况;研制了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温度观测系统,利用该系统现场布线观测了某矿采空区的温度变化,实测温度与模拟温度吻合较好,说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可靠;完善了基于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的采空区自然发火定量预测预报方法;提出采空区自然发火区域预测无因次判据。研究成果对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新疆煤低温氧化自燃不同阶段地质指标和煤自燃成因机理
活化煤粉的氧化自燃特性及临界参数研究
深井采空区煤自燃多场耦合作用及致灾机理研究
基于煤低温氧化产物的煤自燃倾向性测试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