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下限(ZLB)是当前困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难题。全球生产过剩决定该问题将在更多国家出现。如何有效组合使用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应对ZLB下的经济衰退,对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具有前瞻性意义,但已有相关研究甚微。.围绕ZLB下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问题,本项目涉及理论、实证和案例研究三个层面。首先,构建ZLB下货币与财政政策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建立ZLB下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范畴在目标分工、状态搭配和退出与转换等环节的理论模型;其次,实证研究日、美在ZLB下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效果。再次,案例研究日本ZLB成因、货币与财政政策应对效果及何以无法摆脱ZLB等问题。最后,对我国规避和应对ZLB提出政策建议。.本项目拟解决"如何规避ZLB"、"如何在目标分工、状态搭配以及退出和转换三个层面组合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应对ZLB"和"我国与ZLB'距离'"等关键问题。
本项目完成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构建零利率下限下(ZLB)货币与财政政策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建立ZLB下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范畴在目标分工、状态搭配和退出与转换等环节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果是,在ZLB约束下,财政政策应作为短期刺激产出的直接政策,而非传统货币政策应通过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从中长期间接达到刺激产出的效果。在ZLB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同时是宽松的。ZLB下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要与以财政条件的改善为前提。. 第二,实证研究美国在ZLB下非传统货币政策的效果。.本项目组对该问题的研究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对美国经济自身的作用,另一个是该政策对他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主要结论是,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对其自身的产出和就业作用不显著,但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产出和金融产品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三,案例研究日本ZLB的成因、货币与财政政策应对效果及何以无法摆脱ZLB等问题。.日本是最早因遭遇ZLB而采用非传统货币政策的经济体。本项目从日本进入ZLB的货币政策背景、日本ZLB的成因、日本ZLB下财政政策状况及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日本非传统货币政策的效果等方面对日本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第四,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与金融压力的释放、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危机后经济恢复的关系。.考虑到两次典型的ZLB事件(群)的发生均与金融危机有关,本项目将金融稳定和金融危机问题作为ZLB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的重要背景,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与金融压力的释放和危机后经济恢复等的关系。发现,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不同步,货币稳定无法保证金融稳定;危机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助于加快银行危机的恢复,但二者对于货币危机后的产出恢复没有显著影响。. 第五,对我国与ZLB的“距离”做出判断,就规避和应对ZLB提出政策建议。.本项目用资本边际产出代替自然利率,发现我国自然利率在不断下降。这就决定我国离ZLB并不遥远。本项目研究认为,非传统货币政策并非只适用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也适用,而且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使用的必要性。但后者使用该政策的基础条件准备很薄弱。为此,新兴市场国家要做好运用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基础条件准备,我国尤其需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多种监测手段在滑坡变形中的组合应用
中国“地下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冲击:管理理论与实践
基于非线性期望理论的稳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设计
货币政策约束下中国影子信贷市场的融资搜寻模型研究
财政政策波动性的测度、影响机理、决定因素及政策含义—理论、模拟与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