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AM)真菌促进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对砷的积累,提高普通植物的砷抗性,对于强化砷污染植物修复及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丛枝菌根共生体系中砷的迁移、转化及其与宿主抗砷毒的关系尚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Ri T-DNA毛状根-AM真菌隔室双重培养结合土壤盆栽,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扫描(μ-SRXRF)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根外菌丝、根(菌根)系中砷的吸收、转化、迁移、外泌等。同时,探讨AM真菌影响下,砷的亚细胞分布和赋存形态等特征;不同耐砷型植物菌根化后对砷的吸收、运转以及菌根际砷的形态、价态和有效性等,明确菌根共生体系中砷的迁移、转化对于植物抗砷毒的意义。研究结果对于拓展AM真菌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机理性认识,及在实践中开发AM真菌污染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与植物形成的菌根共生体(arbuscular mycorrhiza, AM)能够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提高植物抗逆抗病能力,对维持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砷是重要的污染元素,但目前对丛枝菌根共生体系中砷的迁移转化尚缺乏系统的了解,对其与宿主抗砷毒的关系也不清楚。本研究选择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及非耐砷植物植物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inn)和砷超积累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两种典型菌根植物为研究对象,建立AM-紫云英和AM-蜈蚣草共生体系,研究AMF对植物在受到As(III)和As(V)胁迫时抗砷能力以及对植物不同部位和细胞组分中砷的吸收、形态转化和迁移中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砷胁迫降低紫云英和蜈蚣草的生物量,但提高SOD、CAT和POD酶的活性以及GSH和MDA含量。接种菌根提高紫云英和蜈蚣草生物量,但是对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GSH和MDA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对砷胁迫下生物量的影响也不显著。.2.紫云英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组成成分主要为草酸,其次为甲酸和苹果酸,蜈蚣草则主要有草酸和乙酸,其次为苹果酸和琥珀酸;As胁迫下,促进紫云英和蜈蚣草有机酸分泌,但接种菌根减少有机酸分泌。.3.蜈蚣草对As(III)吸收和转移效率比As(V)高, As(III)为As在蜈蚣草中的主要贮存形态;接种菌根提高蜈蚣草向地上部分转移砷的效率,但减少了紫云英对As(V)地上部的转运。.4.蜈蚣草和紫云英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胞液、细胞壁和细胞器。菌根对紫云英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比例没有显著影响,但减少了蜈蚣草根系细胞壁和细胞器中砷的相对含量。.5.砷胁迫下AMF-蜈蚣草共生体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砷胁迫下蜈蚣草DNA并没有发生明显的DNA断裂,其生理活动依然能够正常进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平行图像:图像生成的一个新型理论框架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自组装短肽SciobioⅡ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过程的探究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丛枝菌根真菌吸收转化砷的分子机制研究
丛枝菌根对砷的吸收、代谢和耐性机制研究
丛枝菌根共生对宿主植物适应低磷土壤的影响
丛枝菌根对铬的迁移转化和耐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