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ZnO一维半导体能够快速收集和轴向转移光生电子呈现高的光催化活性,在水净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最大缺陷是纳米ZnO不稳定性和局限于紫外光激发。本项目拟将纳米一维和聚集体ZnO均匀分散在稳定的TiO2体相内,形成多孔的、高比表面积的、能够产生多重散射的异质TiO2-ZnO纳晶薄膜。同时,在成膜的TiO2或ZnO晶格内掺杂碘,拓展光响应范围至可见光区域,达到最大效率利用太阳光降解水中污染物。实验采用涂敷法和dip-drop法在合适基底上构筑碘掺杂TiO2-ZnO纳晶多孔薄膜。通过调配成膜组成、浓度、温度等来控制膜粒子的尺寸和形貌、孔隙率以及膜厚度,特别是通过调控ZnO在TiO2体相内的分数、粒径和形貌来得到最大可资利用的异质半导体光催化剂。探究掺杂态碘在可见光激发下的电子转移历程以及和TiO2或ZnO导带耦合传输电子的动力学行为,为全波段利用太阳光处理污染物提供理论基础和产业化支持。
本项目以提高通用型半导体氧化物薄膜的光催化效率为目的,设计制备了一类兼具可见光响应的、多重散射的、良好的电子传输特性以及稳定性的光催化薄膜材料,并使之成功用于水环境污染物光降解。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I-)TiO2和(I-)ZnO:利用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出(I-)TiO2纳晶和微米级(I-)TiO2,研究显示:I-TiO2纳晶兼具可见光响应 和大比表面积双重性能,而微米级I-TiO2具有良好的光散射特性。同时,利用溶剂热法制备ZnO聚集体和ZnO纳米棒阵列,结果表明:ZnO聚集体兼具较大比表面积和强光散射性能;ZnO纳米棒阵列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特性。.2、可见光响应多孔异质半导体薄膜:将ZnO聚集体均匀分散于I-TiO2体相内,采用涂覆法制备了I-TiO2-ZnO以及I-TiO2薄膜。碘掺杂半导体薄膜可以扩展光响应至可见光区域。同时,利用浸渍或旋涂法将I-TiO2纳晶包覆在ZnO纳米棒阵列表面,获得一维I-TiO2-ZnO薄膜,所制备的薄膜兼具良好的电子传输和可见光响应特性。通过调配成膜组成、浓度、温度等宏观可控量,以及调控ZnO粒径和形貌获得了宽太阳光谱吸收的异质半导体氧化物光催化剂。.3、可见光响应多孔异质薄膜光/电催化性能:分别采用罗丹明-B、荧光素钠和曙红作为降解底物,在可见光照射下,研究I-TiO2与I-TiO2-ZnO薄膜对三种单染料体系、Flu/RhB及EO/RhB双染料体系中的光电降解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薄膜在双染料体系中的光降解效率高于单染料体系,这主要源于双元染料的协同敏化作用;同时,薄膜的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效率高于光催化和电催化降解效率。.4、光电催化机理研究:对I-TiO2和I-TiO2-ZnO薄膜的光电催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碘掺杂半导体薄膜拥有更低的电子传输阻力、更高的光响应能力和更负的导带电位。探究了碘在可见光激发下的电子转移历程以及和TiO2或ZnO导带耦合传输电子的动力学行为,最终获得了可见光响应的、可循环使用的、及多重散射的异质半导体薄膜材料。.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3篇,申请专利5项,其中授权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项目荣获2012 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加国际会议3次,国内会议3次。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铁酸锌的制备及光催化作用研究现状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碳化硅多孔陶瓷表面活化改性及其吸附Pb( Ⅱ )的研究
可见光响应硒化镉半导体超薄膜的理论设计、制备及光解水性能研究
可见光响应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可见光响应型半导体基介孔纳米晶复合微球光催化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可见光氧化物半导体的多孔薄膜光电极制备及分解制氢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