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后期可发展为多器官衰竭,是导致外科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发现CD4+T淋巴细胞在脓毒症感染中具有"有益"或"有害"的双重作用。该现象可能与CD4+T淋巴细胞在感染状态下被激活后的功能改变有关。申请人在前期工作中已经建立腹腔持续置管引流腹膜炎(CASP)脓毒症模型,并根据体温等指标划分为轻、重症组,通过对比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物的表达发现重症组小鼠T淋巴细胞PD-1表达明显上升,PD-L1表达明显下降。结合前期工作和文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重症感染时PD-1/PD-L1通路引起的CD4+T细胞功能变化与脓毒症预后密切相关,对T淋巴细胞功能可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本课题拟采用CASP脓毒症模型作为切入点,关注在重症感染状态下PD-1/PD-L1通路如何改变CD4+T细胞功能,从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的机制,找寻预防和治疗重症感染的新靶点。
目的:(1)建立一种持续性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以模拟外科肠瘘导致的急性腹腔感染性脓毒症的病理过程;(2)寻找反映脓毒症动物模型严重程度的生理指标;(3)观察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模型中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的动态变化,探讨脓毒症中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对机体调控作用;(4) 拟寻找潜在脓毒症免疫治疗的方法。.方法:1)脓毒症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建立升结肠置管致腹膜炎(CASP)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2)根据体温将CASP模型划分轻症(脓毒症)、重症(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组别并通过对比其腹腔灌洗液计数、细菌培养及炎性因子表达等指标进行验证。3)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轻、重症组CASP动物模型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外周血、脾脏及腹腔灌洗液免疫细胞功能学变化以及PD-1/PD-L1(CD274+/CD279+)在CD4+T淋巴细胞表达的变化。4)抗PD-1抗体腹腔注射CASP模型生存率观察。.结果:1)CASP模型鼠术后24-48小时达到死亡高峰,3天内存活率为34.3%,可以很好重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模型。2)CASP术后18小时动物模型体温低于32℃(重症组)死亡率高达100%,体温高于32℃者(轻症组)生存率达到75%,重症组中腹腔灌洗液计数、细菌培养、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等指标均较轻症组严重。3)重症组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中T细胞所占免疫细胞比例较轻症组明显上升;CD4+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中,重症组CD4+T细胞表面PD-1(CD279)在重症组别中表达明显高于轻症组及正常组;PD-L1(CD274)在重症组别中表达显著低于轻症组,高于正常组表达;4)抗PD-1抗体治疗CASP模型可以提高生存率,差异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利用CASP模型成功构建急性感染性脓毒症性腹膜炎动物模型;2)体温可以作为早期判断脓毒症动物模型预后情况的生理指标;3)CASP脓毒症小鼠模型中PD-1/PD-L1表达变化有可能改变了T淋巴细胞功能,在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4)抗PD-1抗体在CASP模型中可以改善生存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IRE1-RACK1 axis orchestrates ER stress preconditioning-elicited cytoprote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liver
肠黏膜PD-L1/PD-1 通路在脓毒症肠免疫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PD-1/PD-L1:负性调控脓毒症炎性因子过度分泌的重要通路
靶向抑制法尼基转移酶通过PD-L1/PD-1信号通路调控脓毒症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研究
PKR调控Capase-11活化在脓毒症中致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