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诊断与治疗多功能的超声纳米乳滴的探索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7301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陈建海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卢玲,秦凌浩,平渊,杨建宏,周毅,赖乐,赵建彬,卢文芬,陈水钫
关键词:
微泡纳米乳滴PEGPLLA嵌段共聚物超声造影剂肿瘤靶向
结项摘要

我们研制的载气微泡临床上已用做心脏血管超声造影剂,但它无法用来做为肿瘤组织的造影剂,其原因是微米级的微泡,无法透过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到达肿瘤实质组织。而纳米泡由于气核容积太小,无法提高背景散射回声信号造影质量差,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本项目在原有制备纳米制剂与微泡造影剂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可进入肿瘤组织,进行超声诊断与药物治疗的载药的微泡的先驱体-由连接有叶酸(FA)为靶头的生物可降解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PLLA)为载体,包裹显影剂全氟戊烷(PFP)和模型药物紫杉醇的纳米乳滴。该乳滴静脉给药后,由于EPR效应与主动靶向作用,进入肿瘤组织。在超声作用下,纳米乳滴转变为微泡,随后破裂产生对比度强化的造影作用,并释放药物,达到造影与靶向治疗双重效果。我们近一年的实验证明了纳米乳滴在超声作用下转变为微泡的可操作性。项目融合多学科技术,旨在为提供肿瘤组织微泡显影与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与新方法

项目摘要

微泡造影剂已在临床心血管中得到应用,但由于它是微米级气泡,无法透过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到达肿瘤实质组织,而作为纳米泡由于气核容积太小,无法提高背景散射回声信号,造影质量差,本项目为解决这一矛盾,探索研究一种能进入肿瘤组织进行超声诊断与药物治疗的纳米乳滴。. 本项目制备了PEG-PCL嵌段共聚物胶束,包埋抗癌药物姜黄素与显影剂全氟丙烷perfluoropentane(PFP)形成多功能纳米乳滴,姜黄素包封率高达95.6%。室温下该乳滴稳定性良好,在温度达37°C,在超声作用下,纳米乳滴转变成纳米/微米气泡,同时释放药物,纳米乳滴经静脉注射后,在肿瘤部位超声显影,图像清晰;小鼠实验证明,体内肿瘤抑制率达71.3%,远高于普通载药的纳米对照组。显示多功能纳米乳滴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功效。.关键词:纳米乳滴,PEG-PCL,姜黄素,超声造影剂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DOI:
发表时间:2015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4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5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超声介导的"治疗诊断"多功能超分子基因微载体的研究

批准号:5127317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幽香
学科分类:E0308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批准号:8137304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高希宝
学科分类:H3008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单微纳米乳滴电化学

批准号:21874047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王立世
学科分类:B0402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多功能磁性金纳米靶向诊断治疗剂肿瘤多模式显像及治疗的探索研究

批准号:8140144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覃春霞
学科分类:H270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