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整理了青藏高原东部26个气象台站1967-1999年发生的1754站次的大—暴雪过程资料,确定了雪灾指数f和等级标准。统计结果表明:雪灾高值中心位于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南麓的久治和清水河;f线性增加趋势明显,并于80年代中期发生由小转大的突变,并存在4a左右的准周期,90年代是入雪灾频发期;冬春季西太平洋付高的年际差异是雪灾发生年际振荡的一个主要原因。探讨了欧亚大型天气系统活动对成灾性降雪天气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指出,北方冷空气入侵、南支槽的水汽输送和高原低涡或切变线的综合作用是酿成雪灾的重要原因。建立了大降雪过程预报及雪灾灾情实时预评估的方法,为高原东部雪灾情报服务提供了新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江淮气旋暴雪天气的形成机制及预报技术研究
青藏高原牧区雪灾预警机制研究
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作用机制及预报技术研究
青藏高原东侧我国南方暴雪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