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而且在整个地震核心影响区内形成了114处滑坡堵江形成的堰塞湖,其中堵塞规模最大、潜在危害最高的当属位于北川县通口河的唐家山大型滑坡堵江堰塞湖。据已有资料,唐家山滑坡为中陡倾角顺层高速滑坡,推测最大下滑速度约30m/s,形成堰塞坝体积2037万m3,并于2008年6月10日安全泄流而未发生整体溃坝,残留堰塞坝目前仍蓄水1亿m3。由于其所处部位的特殊性及巨大潜在危害性,在正常泄流前,唐家山堰塞湖是否存在整体溃坝不仅让国人焦急,更是引起世界关注;而目前残留堰塞湖能否作为水电或旅游开发等可利用性也受到其自身及残留山体稳定性等控制。因此通过实体调研和室内模拟手段系统开展围绕唐家山堰塞湖所进行的高速滑坡堵江、溃坝过程机制及目前残留堰塞湖可利用性研究,不仅对唐家山堰塞湖整治工程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对丰富高速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效应的理论与实践也意义重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多种监测手段在滑坡变形中的组合应用
分层地质类材料靶体抗超高速侵彻模型实验
堵江滑坡坝溃坝机理及溃坝洪水灾害预测研究
四川唐家山堰塞湖土石坝漫顶泄洪、决口冲刷及溃决风险加急研究
堰塞坝溃坝机理与溃坝过程数值模拟
强震作用下高速远程和短程滑坡运动机理及堵江溃坝模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