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地区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表达了全球环境变化的信息,同时也反映出南极对人类污染扰动的响应过程,它为人类打开解读过去、观察现在和预测未来全球环境变迁的窗口。获取南极大气同位素指纹特征、大气污染来源的资料,有利于人类更全面地掌握和预测全球环境的变化。本项目以我国南极中山站大气连续采样站作为主要观测研究平台,利用铅同位素示踪技术,阐明中山站大气铅同位素的指纹特征、铅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制约因素,提出判别大气铅来源的理论计算方法,定量评估天然来源和各种人为污染来源对大气铅的相对贡献,揭示来源于南半球人为污染物的大气长距离输送轨迹和输送机制,为研究南极环境变迁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北极海域大气气溶胶中工业污染的铅稳定同位素示踪
贵阳地区大气NHx污染的氮同位素示踪及生物监测
利用地衣和苔藓重构广州大气重金属污染变化历史记录及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贵州喀斯特洞穴水生动物重金属污染及铅同位素示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