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飞蝗几丁质合成酶的特性及其在几丁质合成抑制中的功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7041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2.00
负责人:张建珍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山西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美玲,李翠兰,刘晓健,张建琴,李大琪
关键词: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几丁质合成酶RNAi东亚飞蝗
结项摘要

东亚飞蝗是重要的农业害虫,目前,化学防治引发的抗药性和农药残留问题日趋严重,探索新型环保的防治手段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昆虫生长发育中的蜕皮过程是昆虫特有的生物学现象,因此,几丁质合成途径被公认为是发展安全有效杀虫剂的靶标。本项目拟以东亚飞蝗为研究对象,通过蝗虫几丁质合成酶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mRNA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原位杂交及RNA干扰等研究,阐明蝗虫几丁质合成酶的特性以及在蝗虫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同时探讨几丁质合成酶的两个基因在几丁质合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采用氟虫脲处理东亚飞蝗,与RNAi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探讨几丁质合成酶在几丁质合成抑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将能够揭示蝗虫几丁质合成机制,明确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毒性机理,为针对蝗虫几丁质合成途径,研发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实现蝗虫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飞蝗(Locust migritory)是重要的农业害虫,目前,化学防治引发的抗药性和农药残留问题日趋严重,探索新型环保的防治手段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昆虫生长发育中的蜕皮过程是昆虫特有的生物学现象,因此,几丁质合成途径被公认为是发展安全有效杀虫剂的靶标。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在几丁质合成的最后一步起着关键作用,该酶的功能特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本项目以东亚飞蝗为研究对象,采用RACE-PCR技术获得飞蝗两个几丁质合成酶基因(LmCHS1和LmCHS2)的全长cDNA序列,同时扩增获得LmCHS1 的两个剪切子LmCHS1A 和LmCHS1B;运用Real-time PCR分析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龄期几丁质合成酶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LmCHS1A主要在表皮表达,LmCHS1B在气管表达,而LmCHS2在中肠和胃盲囊特异性表达。原位杂交技术对CHS2的mRNA表达进行细胞组织定位,表明LmCHS2主要在胃盲囊皱褶的顶部表达。推测LmCHS1主要负责表皮几丁质的合成,而LmCHS2负责围食膜几丁质的合成。LmCHS1 和LmCHS2在飞蝗发育的各个龄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进一步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了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及其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当注射LmCHS1 dsRNA后,飞蝗出现蜕皮时间延迟、生长发育缓慢、不能完成蜕皮等现象。表皮切片研究表明,该基因被沉默后飞蝗新表皮合成受阻;注射LmCHS2 dsRNA后,实验组取食量明显下降,不能满足昆虫的生长发育而死亡,解剖飞蝗后发现中肠和胃盲囊严重萎缩,进一步的石蜡切片结果表明:LmCHS2被沉默后,中肠围食膜明显脱落。说明LmCHS1 LmCHS2在飞蝗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害虫防治的潜在靶标。. 为探讨几丁质合成酶在几丁质合成抑制中的功能作用,采用氟虫脲(Flufenoxuron)等苯甲酰基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浸滞法处理飞蝗,均对飞蝗产生高效的毒杀效应,飞蝗表现出沉默LmCHS1后的类似表型。采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进一步分析氟虫脲处理飞蝗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为针对蝗虫几丁质合成途径,研发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实现蝗虫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毕业硕士研究生6名,发表研究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胶东西北部北截岩体岩石成因: 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制约

胶东西北部北截岩体岩石成因: 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制约

DOI:10.18654/1000-0569/2020.05.10
发表时间:2020
2

小分子伴侣对淀粉样蛋白β聚集抑制作用研究

小分子伴侣对淀粉样蛋白β聚集抑制作用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9015.2021.02.016
发表时间:2021
3

杂臂星形共聚物研究的近期新进展

杂臂星形共聚物研究的近期新进展

DOI:10.14028/j.cnki.1003-3726.2019.10.014
发表时间:2019
4

关于《PARP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解读

关于《PARP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解读

DOI:
发表时间:2022
5

微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微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2026
发表时间:2022

张建珍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67236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7238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73007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99.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microRNA对飞蝗几丁质合成酶的调控及其在几丁质合成中的作用研究

批准号:3110092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杨美玲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飞蝗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启动子鉴定及其转录调控研究

批准号:3140202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刘晓健
学科分类:C04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新型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授受模型研究

批准号:2087217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凌云
学科分类:B0706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飞蝗几丁质酶基因家族的功能及激素调控机制研究

批准号:3127238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建珍
学科分类:C0405
资助金额:7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