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制约效应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维持机制之一,虽然密度制约效应的普遍性已经在不同气候带森林的相关研究中被证实,但是密度制约效应能否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仍然处于推测阶段。本项目试图利用古田山24公顷大型动态监测样地中的种子、幼苗和胸径≥1㎝木本植物的长期动态监测数据,以样地内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种子、幼苗动态长期监测、构建群落谱系树、测定植物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工作,整合种子、幼苗和大树三个生活史阶段同种及近缘种之间的密度制约效应,分析密度制约效应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密度制约和生境过滤作用之间的均衡关系,检验密度制约效应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假说,阐明密度制约效应在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为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密度制约效应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维持机制之一,虽然密度制约的普遍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实,密度制约能否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仍然处于推测阶段。本项目通过对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4公顷样地的种子雨、幼苗和成树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1)幼苗的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随时间而显著提高,表明密度制约作用的重要作用;2) 目前普遍认同的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两类生态学过程,解释不了小尺度上(20m×20m)成树(胸径大于1cm)的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因此小尺度上同种密度制约和异种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维持有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能较好地解释较大尺度上(在40m×40m尺度以上)的生物多样性,表明密度制约作用可能在较大的尺度上作用并不显著;3) 同种负密度制约的强度随着生活史阶段的升高而下降。在树木生长的早期,密度制约的负效应最强,到了成年树阶段,负的效应逐渐过渡到微弱的正的同种邻居效应。异种邻居密度对个体的影响随着生活生阶段的升高反而表现相反的趋势。总之,密度制约是影响亚热带森林植物幼苗时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密度制约对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粗根空间分布和生物量动态研究
年际和季节功能性状变化对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共存影响的研究
从种子到幼苗的物种生活史策略和密度制约与古田山亚热带森林幼苗更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