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弯曲菌是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其感染可导致格林-巴利综合症(GBS)。2007年我国长春发生36人GBS暴发,菌株ICDCCJ07001的前期感染是此次暴发主要病因,目前本研究组已初步完成该菌株基因组序列测定、注释及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空肠弯曲菌脂多糖(LPS)的脂寡糖(LOS)合成基因簇DNA序列特异性可能与其感染后导致GBS相关。本研究拟通过菌株LOS合成区DNA序列比对方法首先获得我国导致GBS菌株LOS遗传特异性及特异标识序列;提纯导致GBS暴发及GBS散发菌株的LPS,质谱分析其LOS结构特点及其类神经节苷脂结构特征。应用纯化的LPS免疫动物,分析免疫血清中抗LPS抗体及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分布的相关性,确定菌株LPS的LOS合成区基因簇DNA序列特征与其致病作用相关性。从病原遗传特点、结构特征和作用结果多方面探讨我国感染导致GBS空肠弯曲菌LPS的遗传特异性和致病机理。
本研究获得了我国导致GBS空肠弯曲菌菌株的遗传特异性;获得导致GBS菌株的脂多糖(LPS)的结构特征并明确特异结构的空肠弯曲菌的LPS的抗原性不同,感染产生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种类不同。通过动物免疫实验,获得不同遗传背景下,特异结构的LPS产生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特征,确定空肠弯曲菌感染导致GBS的关键是特异结构LPS的产生的抗神经节苷脂IgG抗体,并初步确定抗原免疫后抗体产生的时间。本研究首次发现由于LPS合成相关关键基因cgtA基因的点突变造成糖基转移酶的功能的缺失从而导致其类神经节苷脂结构的改变,从而造成患者血清中特异神经节苷脂抗体的分布以及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首次发现弯曲菌感染后在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的压力下可发生菌株关键基因的突变,从而造成菌株致病分子结构改变而使定植菌株获得定植宿主的适应能力。.通过患者血清中神经节苷脂抗体分类分析,确定我国2007年吉林长春暴发GBS患者血清中63%的抗神经节苷脂的抗体为GT1a(研究确定此神经节苷脂的抗体与PCB,即颈-肩-前臂综合症,是GBS的一种临床变型)密切相关,国际上首次发现颈-肩-前臂综合症(PCB)的暴发,为我国空肠弯曲菌感染导致GBS致病机理以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空肠弯曲菌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机理的研究
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空肠弯曲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空肠弯曲菌诱发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
空肠弯曲菌在各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内特异免疫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