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在秋末时的季节融化深度最大,同时在降雨的诱发作用下,冻土边坡常在这个时期出现失稳。暖季降雨入渗致使多年冻土冻融交界面的含水量增加、基质吸力降低、抗剪能力降低、融化深度加大,从而导致边坡失稳。项目从研究降雨入渗机理出发,自行研制设备,模拟在不同坡面条件(坡度、初始含水量、干密度、融化深度)、不同气象特征(雨强、降雨历时、雨水温度)下,冻土边坡的渗流规律,为冻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改进常规的直剪仪,测试冻融交界面上的抗剪强度;在直剪过程中压入水分模拟降雨入渗,测试冻融交界面上水分增加时,强度折减规律;根据多年冻土的热-流-固三场的物理意义,编制用户材料程序,采用强度折减法,模拟降雨入渗时冻土边坡失稳过程。
降雨入渗使冻土边坡热平衡发生变化及边坡土体的基质吸力的减小,改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导致冻土边坡的失稳。.项目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进行了降雨过程中冻土边坡的渗流规律研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降雨历时、降雨雨强、初始含水量、边坡土质等因素对入渗量、基质吸力地温的影响规律。.随着降雨历时增长,温度逐渐上升,孔隙水压力持续增大,基质吸力逐渐消失;坡脚比坡底的温度升高快;雨强越大,入渗率增大的阶段时间变短,冻土融化越快,孔隙水压力和温度增大越快;初始含水量越小,冻土内的含冰量越少,雨水更容易渗入土体,温度和孔隙水压力增大越快。.(2)采用有限元模型,考虑不同降雨类型、饱和渗透系数以及雨水温度等条件下,研究了影响冻土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因素。.暴雨只对边坡浅层孔隙水压力影响较大,而连阴雨增大了冻土的融化深度,且影响范围内的孔隙水压力增大明显,从而使基质吸力降低;间歇型降雨对土体的影响和连阴雨十分接近,只是间歇性降雨对路肩处深度为0.8m以上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影响更大;对于饱和渗透系数大于和接近于降雨强度的土体,降雨对边坡孔隙水压力及温度的影响都很大,降雨结束时,浅层孔隙水压力都显著增大,基质吸力降低接近于0,土体接近饱和;雨水温度越高,边坡土体温度升高越快,但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只体现在较深的范围内。.(3)冻融界面强度的变化特征,研制了大型冻融直剪仪,完成了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的剪试验,同时,也结合铁道部科研项目,进行了现场大型剪切试验。.而室内试验结果来看重塑土的土性、初始含水量、冻土和融土的温差是影响界面抗剪强度的主控因素,粘土的初始含水量在塑限附近的黏聚力最大,内摩擦角几乎不变;而粉质粘土和粉土随含水量增加而抗剪强度减小;由于冻融交界面水分的作用,现场得到的冻融界面抗剪强度远小于冻土的抗剪强度,也略小于融土的抗剪强度; .(4)降雨过程的冻土的热-流-固三场耦合模拟。.采用不同的入渗模型,在Abaqus中实现了热-流-固三场耦合过程,发现冻土边坡的蠕变变形主要出现在前10年,占总应变量的50%。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时显式算法稳定性条件
四川宁南水塘村滑坡形成机理
降雨-裂缝耦合作用下堆积体斜坡渐进破坏过程与失稳机理研究
典型斜坡非饱和带优先域及其降雨入渗机制研究
降雨入渗诱发黄土斜坡变形破坏过程的水分时空动态研究
基于参数空间变异性识别的碎石土斜坡降雨入渗稳定性研究